这在很多旧小说中,是司空常见的情节。
众所周知,封建道德伦常经过□□各种破四旧的打理,已经被清洗得比较干净了。
它已经远离我们如此长的时间,似乎连影子,都快要想不起来了——尽管在一些农村地区,因为传统生活方式毕竟驻扎了几千年,它的影响力还显得比较顽固。
一度以来,我们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
而在有着浓厚传统仙侠神话色彩的玄幻剧中,凤九强调有恩必报,白浅也说,要及时回报别人对你的恩情,不能欠别人的。
她也用行动证实了这点。
她用心头血喂了墨渊的仙体七万年,维护了仙体,使墨渊有回归的可能,从而回报了师父对她的巨大恩情。
也使得下文她的“移情别恋”于夜华显得顺理成章,不会让人觉得她对师父有忘恩负义的嫌疑,从而首先在道德上站不住脚。
凤九的报恩行为从狐界扩展到了天宫,又从天上持续到了凡间。
她苦思冥想着怎么报恩,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还没有庸俗到想要“无以为报,以身相许”,最后阴差阳错,只能在凡间,成就她与东华帝君的一段姻缘。
到后来朝夕相处,真的生出了感情。
东华在凡间的皇帝造型,就比较接地气,没有天宫那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气了,那些类似旧小说的巧之又巧的巧合环节,也稍显牵强。
这是后话了。
同样,鉴于在昆仑墟,司音对夜华的前身——金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那些后世里,夜华对白浅的执迷不悟、海枯石烂也显得自然而然、在情理之中了。
仙侠玄幻剧开发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积累和积淀。
这里有人们自古以来对神仙生活的向往,长生不老的幻梦,对神秘的仙宫上界和超凡脱俗的神仙境界的想象,几千年以来长盛不衰的想象,今天终于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充分地还原,那美仑美奂的终极梦想。
在人们想象中,神仙是不用考虑有关生老病死的重大命题的,他们再也没有忧愁,再也没有烦恼。
但在魔幻题材里,神仙都要下凡历劫。
之前的神仙剧《八仙过海》,有资质的凡人在成为神仙前,要经历千辛万苦的磨难和历练,才能在成为神仙后永享太平。
但现在剧里或书里的神仙,在位列仙班之后,仍然要每隔几万年历一次劫,到最后抗不过去,就在仙界身归混沌,变成宇宙的一份子,等同凡人身归泥土,变成地母的一分子。
所不同的是,凡人的一生,只是仙界的几个月,是宇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神仙好歹还无忧无虑地过了几十万年,说不定也活腻味了。
所以它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发扬光大。
把凡人的忧愁和苦难位移到已经脱离了凡尘苦恼的神仙身上。三生三世,再生再世。在仙界再现凡间的人情亦即七情六欲。
说到底,神仙还是法力无穷的。只不过强中更有强中手。
另外,在服装、建筑、古玩、书法、绘画、音乐尤其古琴等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剧中都有精心的铺排。
在这些方面我国可谓人才众多,并且制作方尽人力物力去投入。
服装的制作极为用心。一套又一套戏服都很出彩,符合人物的角色设定,非常好地衬托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和身份地位。
而传统文化的诗意美、境界美,可谓一幕幕华丽再现。
昆仑墟的仙山峥嵘,仙云飘渺,殿堂巍峨和洞府幽深,衬托出神仙境界的空灵曼妙。
狐界的质朴,返朴归真,体现在无论服装及配色、发饰、洞府,还是熙熙攘攘的市集,还是云南普者黑如诗如画的真实场景。
十里桃林集诗意与境界美于一身,是主要人物情感宣泄的主场,不用说诗意盎然,天上夭桃盛,人间芳菲极。
东荒俊极山的朴素茅屋,掩映在密林中,山间多修林茂竹。
到最后,白浅总在凡间人声喧哗的戏楼里听戏,昆曲里的抑扬婉转,凡人的悲喜人生,反衬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夜华善画,人物画,山水画,手到擒来。
而墨渊一曲古琴操,多少心事尽在苍凉古朴的琴声中。
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心事未尽,而琴弦骤断。
令人唏嘘不已。
第3章 繁花落地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