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同人)新·白蛇传之谓道纪_作者:保保(78)

2018-11-02 保保

  “诸位!请恕李某款待不周!”李知府先十分谦逊的拱手向在座众人见礼。“只因今春大旱,各地灾荒四起,李某听闻‘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此与李大夫商议后,借今天这个机会将诸位请至李某的私宅……”

  李知府在台上侃侃而谈,许宣离得稍远,听得并不真切。他见众人都往台上注意,身子挪动了一下,刚想要出去,忽然衣袖被人拉住,回头一看,拉他的人正是李举人家的大公子。

  “老弟。”两人还未互相通报姓名,李公子却毫不见外的称呼许宣一声老弟,他压低着声音道:“你今天带了什么来?”

  “带什么?”许宣被问的一愣,旋即明白他是指稍后的竞买,向他道:“是一幅药王菩萨绣像,怎么,你想买?”白素贞的手艺才许宣心中可是无价之宝,他原想着竞买也轮不到他出风头,等结束后他再将绣像送至药王菩萨庙去供奉。

  那李公子像是并不在意什么绣像,只觉得并不是值钱东西,跟着说道:“我带的是一套檀香扇,扬州老师傅的雕工,想这帮老头子不识货,咱们先说好了,等下你买我的,我买你的。”

  许宣并不清楚内情,其实历来都是相熟的几个人提前商量好,“你买我的,我买你的”,大家各出几两银子,面子上过得去就好了。至于出风头这种事,就让李大夫、徐掌柜他们几个轮流去。自然,李大夫和在场的富户也不是傻的,出个几十两在众人面前博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也就足够了,断不会去哄抬价格,伤了自己的荷包。

  许宣当即谢绝了李公子的好意,他既不打算买,也不打算卖,他早想好了,如果药王菩萨庙里不收绣像,他就带回家去自己供奉。李公子看他面嫩像是个好说话的,还想再劝说几句,台上已经开唱了。

  “徐记药铺,徐掌柜,铜制香炉一对,作价十两!”

  台下略微热闹一阵,“我出十两!”

  “我出十五两!”

  “我出二十两!”

  最后,以二十五两的价格被王举人家买走。李知府还亲自送王举人回到座位上,与他客套两句。

  “传志堂,李大夫,玉竹屏风一套,作价五十两!”

  这一声唱出,台下着实闹开了。历来也没有出手这么大方的,大家交头接耳,纷纷猜想李大夫是得了李知府的嘱咐,又说他二人都姓李,是本家,搞不好提前通过气。

  台下一时无人应声,李大夫自行出列,“我愿出六十两买回!”

  李知府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李大夫仁善之心天地可表,无奈李某囊中羞涩,我也出价六十两,不知在座的各位还有没有意在此屏风的?”

  知府老爷这话一出,在座的有人按捺不住了。

  王姓丝绸商人起身,“老爷,草民看那屏风入眼,要跟您争一争了,草民出六十五两!”

  “我出七十两!”刚才落座的徐掌柜发言。

  “七十五两!”

  “八十两!”

  许宣看的咂舌,原来竞买一事还有许多门道在里头。

  最后这套玉竹屏风还是被王姓商人买走了,作价一百零五两。李知府少不得又和他聊上几句,夸他家学渊源,是名副其实的儒商。

  又有几个物件上台唱价,人上来一拨又下去一拨。

  “致宁堂,王大夫,文房四宝一套!作价十两!”

  许宣听了心道:这是师伯的,那我要不要买呢?

  只见王致宁站起身向周围作揖致谢,他到底在苏州经营多年,还是有不少人卖他的面子。几番唱价过后,已涨到二十五两,这下许宣想开口都没机会了。

  这会儿李公子又过来拉扯许宣,许宣正有些心烦意乱,忽然听台上唱道:“济安堂,许大夫,这个……手绣菩萨像一幅,作价……”许宣这幅菩萨绣像想是让唱价的人很犹豫,他打个趣道:“这女儿家的东西我不懂,看绣的如此精美,作价五两吧!”

  台下有人跟着玩笑,“如此用心,心意无价啊!”

  周围有些眼皮子浅的人跟着哄笑。

  李公子见如此,也不吭声了。

  这时忽然一个小厮跑上台,对唱价的人附耳说了几句,然后端上来一个烛台,烛台的铁扦已被拔掉了,搁了一枚红宝在上面。那红宝有指甲盖大小,通体无暇,红润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