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_作者:默默的听(280)

  「那群匈奴人不知道究竟是在谋算着什么,呼韩邪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贺齐低声与李敛道。他可不相信匈奴那七十万大军是纯粹为了令大周确保呼韩邪在京的安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他匈奴势大,但我大周的实力也不弱。敛早前已经到兵部、户部翻阅过宗卷,这些年来老天爷赏面,风调雨顺,粮食较从前多出几成,国库现在的兵器、钱粮、人马都足够与匈奴来一场大战。」李敛恭谨的道。

  贺齐的眼神越发的温和,「这还是多亏你让西边的夷人愿意走出大山,成为大周子民,开垦大片荒地,所以国库的钱粮才会较往年多了。」

  「伯父千万别要这样说,夷人走出大山都是因着延年和众将士的功劳,敛不敢居功。」

  贺齐与李敛走得近,早就知道,甚至是见证他和冯子芝之间的事情,虽然不认同,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再者,王翊和太上皇也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做恶人棒打鸳鸯的心。

  「延年献策有功,但若不是你诚心诚意取得夷人的信任,又令天策府的将士在处理夷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务必公平公正,恐怕他们也不会轻易下山。」贺齐感慨的说。

  有一年,西边旱灾,夷人颗粒无收,大举进攻云南一带。周和帝本想命最熟门路的贺齐前去镇压,怎料贺齐恰好旧伤复发。李敛自动请缨,与太上皇和皇上密谈后,得到由皇上所予便宜行事的旨意,率天策将士赶赴云南。他一到云南,便下令开仓放粮给夷人,但他是有条件的,他的条件是要与夷人各部首领会谈。夷人首领们虽然不想谈,但面对饿着肚子的族人,只得妥协。不过,他们生怕李敛是打着请君入瓮、一网打尽的打算,表示要谈可以,先给一半粮食再一个人进入大山深处,那就可以谈。

  他们疑心李敛想囚禁他们,用以威胁夷人。天策府众将士还疑心他们是想要把李敛诳骗到大山深处,然后绑架李敛,用以勒索大周。

  面对众将士的劝阻,李敛二话不说就派人把一半粮草送与夷人,自己孤身一人,连奔宵也没有带,独自随夷人进入大山……

  第九十五章 和亲

  李敛进入大山之后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没有人知道, 仅有一星半点在夷人内部流传开去, 使一众夷人对李敛敬重万分。而大周朝只知道天策府统领李敛与夷人各部首领会谈七天之后, 他就带领了第一批夷人下山,足有一个大型部落、六七个中型部落和十数个小型部落,向官府落户,领取田地,正式定居耕种。

  期间, 夷人曾经多次与汉人发生争执。李敛按冯子芝当初的策论所言,由夷人的族老和汉人的乡老负责调解各自源于文化差异的争执,并且讨得皇上圣旨封部分夷人族长为当地官员,实行以夷制夷。然而,当中有部分心术不正的汉人欺诈夷人财物。对于此类事件,从前都有多次发生,而当地官员往往偏心汉人, 待夷人不公,这也是夷人一直与汉人不合的原因之一。现在夷人和汉人一起负责审查案件, 天策府将士在旁监察, 但凡有汉人或者夷人敢处事不公, 李敛就立马把其身上的官服脱下来,并把其罪名宣扬开去。故此, 再无人敢偏私枉法。

  之后数年, 夷人陆陆续续走出大山。直至现时为止, 走出大山的夷人已多达三十万人口。云南一地, 夷人和汉人混居,再无隔膜,不分你我,不再因种族不同,而有所偏见歧视。

  贺齐曾经在云南驻守三年,深知当地汉夷之间的矛盾,而且对夷人厌恶汉人的态度也亲身感受过,是以一直很好奇李敛在会谈那七天究竟用了什么方法,才让夷人愿意尝试下山生活。但对于这一个小小的好奇心,李敛一直没有回答,使贺齐很是纳闷。

  贺齐仍在揣测会谈那七天究竟发生什么事,而李敛却把思绪放到十年不见的「故人」身上……

  那个高大强壮,眼神像是一头野狼似的男人。

  一想起呼韩邪,李敛的手就不自觉地摸上自己的右腹。当年,他虽然赢了,但也赢得不轻松。就在这个位置,他被呼韩邪捅了一.枪进去,那一.枪让他足足痛了半个月,尤其在回京的那段颠簸不平的路上。要不是回京之时已是数九寒天,不断破裂的伤口恐怕会引发炎症,后果不堪设想。

  待得众人各自心里已经有了一套对付匈奴人的方法后,晚宴的时间也快到了。

  这时,匈奴一行人在宫人的带领之下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