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回到祝家,与祝父祝母说了梁山伯的事,祝父欣赏梁山伯才华,却被祝母以"门第悬殊"当场否决。见祝英台绝食抗议,阿霞跟她说道让她假装怀孕,祝母一定会答应,只是只能跟祝母私底下说,不然会败坏名誉,而且她选择了梁山伯日后生活好坏都不要后悔。
祝英台没办法,只能按照阿霞的办法跟祝母诉说,祝母大怒,又私下找大夫来检验,果然看见喜脉。这都是阿霞配置的药,让喜脉隐现,祝英台又以死相逼,祝母只能同意。此时梁山伯也跟着师母来到祝府提亲,几人考验梁山伯之后就同意了,并且催他们赶快完婚,祝母担心祝英台月份大了会显现。
梁山伯还没想到竟然出奇的顺利,但不管怎样都开始准备婚礼了,此时他已经当上了鄮县县令,可谓双喜临门。
正当热热闹闹的时候,有丫环来报马太守跟马文才两父子来祝府提亲,阿霞被吓了一跳,不会转个弯马文才又看上祝英台了吧?
祝家一行人也觉得奇怪,但还是连忙把他们迎进府。原来那一日被阿霞拒绝后,马文才并没有放弃,反而是像梁山伯一样回家准备提亲。遭到了马太守的严重反对,父子俩又吵了起来,马文才一怒之下把对马太守从小的怨恨都说出来,他一定要娶一个他喜欢的女子,然后好好爱护她一生,绝不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让母亲伤心,而悲痛欲绝,上吊自杀。
马太守为人冷酷,但在马文才母亲死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爱慕那个女人,可惜她已经不在了,为时晚矣。在枕霞楼里遇见了与马文才母亲长相相似的黄良玉,把她赎回了马府,但终究不是心里的那个人。
马文才知道阿霞是孤儿,居无定所,这次她在祝府,如果自己不来提亲的话,就很难再找到她,所以就直接来祝府提亲了。
阿霞从来都不知道马文才是这么难缠的人,自己都已经不打他们家的主意了,他还想打自己的主意。。。
阿霞以自己是孤儿朝廷"土断政策"为由再一次拒绝,马文才已经想好了对策,让一家士族认阿霞为义女,就可以解决了。
祝母虽然答应让祝英台嫁给梁山伯,但还是想跟官家打好关系,此时见马文才想给阿霞找义母,又见她在祝府的时候跟祝英台情同姐妹,遂开口想认阿霞为义女,只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
祝英台倒觉得这个提议极好,在尼山书院的时候阿霞就对她多有维护,又帮她解决了跟梁山伯的问题,而且祝家只有她一个女儿,她也想要一个姊妹。
阿霞还真的不知道怎么拒绝了,其实也不是不能拒绝,但天下将乱,阿霞还想乱世多赚钱,还不想那么快离开这个世界,否则自己岂不是功归一篑。
阿霞跟马文才订了亲,私底下又再跟马文才说自己这辈子不能怀孕,如果他接受不了的话也可以选择退亲。马文才不知如何回答。
此时祝英台已经嫁给梁山伯,两人到鄮县就任。睹城内凄凉萧瑟灾民流离失所,县衙差役争相捉鼠充饥,贪官当道。祝英台向祝英齐求助,祝英齐抵不过英台恳求,为鄮县多运来几倍粮食,马文才也此时官封五品,奉旨杀贼平乱。
城墙内外鼠疫横行,祝英台写信求阿霞前去救治。马文才那日听阿霞说自己不能怀孕一时心乱如麻,不知如何应对。他心里一直渴望幸福美满的家庭,但终究还是不想放弃阿霞,只能先带官兵来平叛乱。
现如今阿霞为了救治鼠疫也来了鄮县,虽然阿霞医术高明,但还是担心她染上瘟疫,直接把她接到了军队里。
阿霞也不管马文才的担心,在看过了十几个病人之后,明确了药方,就让马文才给患病的人抓药服下,鼠疫终于被控制。
朝廷嘉奖阿霞治疫有功,赏赐黄金万两,梁山伯也因治理鄮县有方被嘉奖。马文才也是平叛有功。
马文才喜欢坚强果敢的女子,虽然他怨恨父亲,又未尝不对母亲心有一分不满呢!既然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要留下他一个人而不敢跟他一起面对。
他跟阿霞求了亲,只要阿霞保证不离开他,可以选择不要孩子。
阿霞是很认真的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战乱的年代如果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能生活的安安稳稳的,她宁愿不生。
而且马文才走的是武官的路子,已经决定驰骋沙场,将来也是聚少离多,也可能马革裹尸,阿霞并不觉得他能当好一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