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权臣宠妻日常_作者:秦诜/霜色十字(127)

  本以为事情到底算是了结,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没几日忽然说薛蟠在外头被人给告了!

  这对于薛姨妈和宝钗来说可是个大事了。

  薛蟠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啊!

  只是这些都与黛玉无关,自去了碧园,黛玉便觉得整个人都松快自由起来了。

  碧园景色极美,又有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情,更兼之藏书丰富,除了大晋的书,竟还有一些西洋的书籍。

  因碧园本就有西洋建筑,黛玉还以为是碧园旧藏,可很快发现,这些西洋话本上行文语气的风格都太像陈景书了,想起陈景书当初说要学西洋文字,心中也有了猜测。

  只是这字迹却不是陈景书的,黛玉一时才未认出来。

  林姑姑很少管黛玉的事情,她本就历经坎坷,这会儿也只求安度余生罢了,黛玉与她虽是一家,又叫她一声姑姑,可到底黛玉出身高贵,不是她可比的,因此每日也只是充个长辈的面子,实际并不管事。

  要说进了碧园真正高兴的是谁,那一定是李纨和贾兰了。

  或者说,李纨的高兴更多一些。

  李纨原嫁了贾珠,贾珠自然是出息的,可惜贾珠早亡,只留下一子贾兰,自贾珠去后,李纨便深居简出,不显人前,不出风头,只求能教好贾兰便是。

  可李纨虽这么想着,她孤儿寡母的又能怎样呢?

  贾家族学中的风气李纨不是不知道,她对贾兰十分关心,贾兰也聪慧,李纨问起的时候,早把族学中种种情形给说了。

  李纨虽有心给贾兰另请先生,可如今贾府上下最贵重的贾宝玉宝二爷都没有另请,贾兰又如何能?

  更别提李纨虽出身书香之家,可家中并无什么手握实权,能对朝政有影响的人物,又不比贾家富贵,自然小心谨慎,不敢多言。

  原本来碧园只是想着上回来的时候见碧园藏书丰富,上头又多有批注心得,想到陈家出的陈孝祖,以及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的陈景书,李纨觉得贾兰多看看这些必定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避开贾家族学中那乌七八糟的环境,让贾兰安心读书。

  哪知道后头居然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她。

  黛玉在碧园闲着无聊,听说贾兰读书常有不明之处,她找李纨问了,竟都能解答。

  这就不由李纨不惊讶了。

  李纨虽也出自书香之家,但到底因‘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只学女四书,列女传一类的罢了,男人们考功名的东西她是没有很深的研究的,更别说是制艺策论一类了。

  可这些黛玉竟都能教!

  黛玉自己作制艺是不太行的,但她于制艺的规则要求以及各项忌讳都烂熟于心,眼光又精准犀利,贾兰写的稍有问题她便能一针见血的指出。

  有时候李纨都觉得黛玉的要求太苛刻了。

  黛玉这才想起来贾兰不是陈景书。

  却又想着,景哥哥如他这般年纪的时候制艺已经写的极好了,便是以他那会儿的要求来算,如今贾兰也是不够的。

  只是对贾兰的要求黛玉倒是真的放松些了,又把以前陈景书学制艺时说必看的书选了叫贾兰读。

  可越教越是觉得……

  景哥哥真的很优秀呀,不是寻常人能比得上的。

  心中又是羞涩又是骄傲。

  只是李纨惊奇道:“我却不知你什么时候还学过这些?”

  黛玉这才想起,她与陈景书在学问上的往来,虽说都是林如海知道且允许的,但如今说出来到底不好。

  经上回‘颦颦’一事,哪怕黛玉以前对这些并不关注,却也在事后多了解了一些,知道自己原先和陈景书的事情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因此面对李纨的问题便道:“往常在家时,父亲闲来无事也对我讲过这些,只是我于制艺一道到底没什么天分,未能学出名堂来。”

  这也不算假话。

  李纨听了想想也对,林如海本身是探花,学问自然是好的,又只有黛玉一女,教她这些,也不过是假充养子之意,略解膝下荒凉罢了,因而笑道:“你又不去考状元,把这些学出个名堂来做什么?”

  黛玉道:“也别只拿我打趣,你还是得想着请个正经的先生才是呢。”

  说起这个,李纨也只能叹息。

  贾兰再怎样,也不能越过贾宝玉去啊。

  黛玉对此也是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