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到说是侵吞林如海之女的产业,皇帝当然是要看看的,若是能显示一下他的英明神武,不忘旧臣就更好了。
因此便拿起奏折细看,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林家姑娘好似是和陈卿的侄子定了亲事的?”
他身边的大太监应道:“正是,前两年陈家还正式下了聘礼,那也是京城的一件大事呢,据说那聘礼一个院子都不够摆呢。”
皇帝嗯了一声,心中却有了计较。
人都说人走茶凉,可陈孝祖这才走了多久啊,就有人以为这杯茶凉了?
皇帝不由冷笑。
正巧年前把这事给办了,免得明年还得为这事糟心!
只是他刚要下旨,忽然又想起来好像宫中贤德妃便是贾家的姑娘。
嗯,虽然贾家没出什么能够为国效力的人,但有个贤德妃到底也算做贡献了,他就算不给贾家面子,至少贤德妃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一个贵妃的家人,总不能随便斥责了,想了想便道:“今日去贵妃那里吧。”
若是贾妃能约束自己的家人,皇帝自然不会再说什么,说不定还要为她的贤惠赏赐一番,若是不能……嗯,那也只好皇帝自己警告贾家了。
至少对于皇帝来说,陈孝祖走了,但陈孝祖从他十几岁起就一直陪伴他的情分可没淡了。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对一切懵懂好奇,却又有了初步认知的时候,可惜他父皇虽不算是个昏君,但却绝不是个慈爱的好父亲,他初封太子多少明枪暗箭,又承受了多少压力?
那会儿他的老师,除了那几个一脸干橘子皮似的老古板们,就只有一个陈孝祖,年轻,俊秀,才高,与他能说能笑能玩,又比他大几岁,正好能解答他的迷茫和困扰。
如今君臣几十载,总没有陈孝祖才刚辞了官几个月,他就任由别人欺负陈家人的道理。
……那不是显得他这个皇帝也很没用嘛。
于是在陈景书的惊讶之中,贾家的事情以一种他完全没有想到的速度解决了,而且是贾家主动退让,不仅把之前吃下去的全部吐出来,甚至还得陪着笑脸说好话,贾琏甚至亲自带着礼物上门来拜见陈孝宗。
不过比起贾家,年后的头一件大事是黛玉的生日。
以往的生日到了罢了,这回却是黛玉整整十五岁的生日,莫说是陈家,贾家也是很重视的。
贾母叫了王熙凤过去道:“这回玉儿的生日可得好好办,马虎不得,银子也不要你们的,尽管从我这里出,只一条,你可不许亏待了你妹妹。”
王熙凤笑道:“哪儿能呀,老祖宗疼妹妹,难道我就不疼的,老祖宗尽管放心,这回啊,我定给妹妹办的风风光光,妥妥当当,热热闹闹,只是老祖宗可别心疼银子。”
贾母笑道:“这个凤丫头,给她个梯子,便惦记上我的银子了!”
黛玉及笄,除了贾家给她办生日,林姑姑那里自然也送了东西来。
比起贾家各人又是办酒席又是请戏班,又送各式花样的礼物,林姑姑那里便只是一套春衫衣裙罢了,黛玉收到的时候却比收到什么金的银的都高兴。
“自母亲去了,再没有家人长辈给我做过衣裳,固然我是不缺衣裳穿的,但外头做的意思又哪里一样呢。”
因此这套衣服竟是舍不得穿的。
当然,除了这些,要说黛玉最期盼谁的礼物,那一定就是陈景书了。
只是一边期盼又一边觉得,三月就是会试,他此时专心读书最好,哪里能叫他再为我费心呢?不过一个生日罢了,往年也没有忘了我的。
可哪怕这样想,又怎么是真的不想陈景书心里念着她呢。
好在这样的大事陈景书怎么也不能忘的,黛玉收到了一张琴,乃是陈景书从陈孝祖的收藏里找出来的。
陈孝祖收藏了不少名琴,他也不算很小气的人,陈景书想要,他初还有些不愿意,待听说不是陈景书自个儿用而是送黛玉之后,立马痛快的答应了,这让陈景书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自家大伯。
黛玉原只为收到琴高兴,却见陈景书除了琴,竟还有一幅画送上。
画的依旧是他院中的腊梅,只是这回那青石上的人不再是黛玉,也不是陈景书自己,而是两张琴,其中一张便是送给黛玉的这个,另外一张黛玉并不认识,但想也知道必定是陈景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