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爱霍去病_作者:陆路(123)

2018-10-31 陆路

  “温习的效果不错。”他伸出手指在我鼻子上刮了一下,“走,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

  ***

  天禄阁,别名天禄七重塔,除了前殿,它和石渠阁应该是未央宫里最高的二座建筑之一。天禄阁藏书,下至琴棋书画,中有商农医卦、再往上为诸子百家,更上层兵法律令。越往上,典籍越珍贵,内容越生僻。

  “绝大多数兵书收藏于第五层,一些名家亲手著作的典籍则收藏于更高处。”二舅一边介绍一边领着我向上爬。

  终于一口气爬到第六层,二舅开始在那些堆得比我还高的书海里翻找。显然,这一层使用率较之前几层低,穿竹简的牛皮绳普遍比较新,书籍积灰严重。

  “喏,这是姜太公《六韬》。”二舅朝我手中摞了五本木简,最上面那一本粗体大篆写着“周文王师姜望撰”。

  “这本,黄石公《三略》,也是好东西。”一摞细封竹简被叠放在之前那五本上面,我定睛一看,扉页左下盖着朱漆小篆“留侯印”。

  “咳……咳……”我已经被埋没在书简的烟尘和气味里。

  二舅终于停止了翻找,掸了掸衣服上的灰。

  “先看这么多吧,这些书,足够你俩研习到我班师回朝。”他的语气,似乎对这次出征格外有信心。

  我抱着书简,踟蹰了一下。

  “舅父,真的没有《韩信》兵法吗?”

  二舅的笑容停住。须臾,只听他叹道:“很不幸,淮阴侯兵法已经遭毁,我亦未能拜读。”

  果然,又是这个答案。

  “留侯这本《三略》应是与淮阴侯同时成书的,你可以先读读。”见我耷拉着脑袋,他安慰我道,“长乐宫里也许藏有淮阴侯著作残本,我可以帮你去问问。”

  “不用了,我自己去找就好。”找书的事儿我不想再劳烦二舅。更何况,这其实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

  “去病你等等。”二舅叫住正欲转身离开的我,从我手里分了一半竹简抱着。

  “虽说舅父让你看兵书,但是你要记住,兵书不等于兵法。没有任何两次战况彼此相同,真正的兵法,立于兵书之外,取势自天地之中。”末了,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总而言之,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44章 44 大捷

  厢房的门“砰”地一声被踢开。

  “走走,都随朕去上林苑。”

  我拼命揉着惺忪的睡眼。

  “今日还要去太学呢。”缺课的话,公孙太傅会生气的。

  “去什么去,快起床洗漱,跟朕打马去。”天子乐颠颠地搁下一句话,迅速消失在门口。

  我伸伸懒腰,连打几个哈欠。

  隔着个荞麦枕,苏武这小子还在被窝里蒙头大睡。

  “喂,陛下叫你起床啦。”我一脚踹在他屁股上。

  “这浴池好大啊。”苏武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我得去求陛下,让我以后常来宫里住。”

  “要是你有机会去甘泉宫,就不会觉得温室殿的池子大了。”我爬出浴池,闭着眼睛由内侍擦拭头发,留下苏武一个人在池子里开心地扑腾。

  人说春困秋乏,可是最近不知怎么,仿佛总也睡不够。这也得怪苏武,昨儿半夜里我睡得好好的,猛得睁眼,只见一个黑魆魆的影子伫立在榻边,正用幽怨的眼神盯着我。

  “大半夜不睡觉,扮鬼出来吓人?回你自己房间去。”我没好气地吼。

  “表哥,我认床。”苏武委屈地说。

  ***

  数日前。

  椒房殿里围着一群人,小皇子殿下被宫女倒提在手中,奶妈正忙乱地拍着他的背。

  “卫伉你这瓜娃子,给我出来!”庭院深处,二衿娘苏葭的暴喝在廊柱间回响。

  “怎么了这是?”宦者掀开帘子,天子抱着个蜡烛包从里间跨出来。

  “据儿又被伉儿喂进不该吃的东西。”小姨望见地上黏糊糊一团还在蠕动的物体,舒了口气。

  我忍俊不禁。上次是苜蓿草,这次被喂甲虫,刘据的食谱还真是丰富。

  其实我现在十分同情小姨。苏伯父随二舅一起奔赴前线,小姨不知哪根筋搭错,邀请苏葭带着四岁的卫伉和刚出生的小表弟进宫将养。唉,椒房殿从今日起,注定会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