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好处是,黄金能够很好地防止腐蚀,所以在水中放了很久很久,也不会变形。
这个盒子的密封性堪称完美,从外面看几乎找不出缝隙。世传二月红极爱收藏奇巧物件,果然不假。用这么个金盒装东西,说明在盒子主人看来,盒子里的东西比这个盒子还重要。
盒子本身的结构十分简单,我们打开来,里面只有一个个信封。纸张应是最快腐烂的材质,可是被密封存在盒子里,又在水中隔绝了空气。人为的安排之下,上个世纪的信封居然接近完好如初的状态。
“这是遗书?”我出声问。小花非常小心地拿起信封,道:“不如说是遗物。”
每个上面都用相同的墨水笔迹写了个名字,每封的名字都不同。没有“亲启”等字样,仅有一个又一个光秃秃的名字。起初信封上的名字我一个都不认识,没过多久就看到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张启山。
小花愣了愣,继续翻看着,下一个信封,老九门里另一位家主的名字。简直是渔网式捕捞,上一代的九门里有好几个的名字都在盒中。没过多久,小花也找到了二月红本人的信封。
我们的眉头越皱越紧,小花沉着气继续翻。倒数第二的信封上,写着我的名字。
当我看到“吴邪”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却放松了下来。我心说,这才正常。由于特殊的体质和身份,我早已习惯了那些躲在暗处对我的关注。好像我身上总有某种理由,让别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所以这次也不例外,我虽然不知道信封代表着什么,可是同样不怎么觉得惊讶。闷油瓶倒是有些触动,我感受到他的目光,抬头悄悄冲他摆手,表示没事。
小花翻到最后一个信封,不是个完整的名字,写着个单独的“张”字。
这回轮到我真的愣住。只有姓,没有名,莫非那个写字的人不知道具体的名字?
我猛地看向闷油瓶,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信封沉思,良久,淡淡道:“打开看看。”
小花的眼睛迅速瞥了下闷油瓶,端平了面上的表情没露马脚,但是我感知到了小花心里的怀疑直指向闷油瓶。我心道,果然这家伙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太神秘莫测了,不止是我,连小花的第一反应都是闷油瓶。
不过我除了好奇,更多的是忧虑。老九门扛把子的名字都囊括在内了,如果这个“张”是闷油瓶,如此逆天的人员名单还真是史上罕见。写下这些信封的那个人,他的野心必定不小,动机也必定不单纯。
小花把“张”的信封拆开,倒出来一张纸。纸上是同样的字迹和墨汁,最上面写着“张”,稍稍留白后写了“不详”两个字。再下面是几个地名,类似于某镇某县或者某河,云云。底部还有一行,“有待添补”,大约是添补地名。
第25章 卷三:金石为开(5)
反面则是空白一片,所有的信息就一页上的寥寥几行,没了。我心想不可能这么简单,把那个信封拿了过来往里一看,空的,没有其他纸。我又用手指搓了搓信封,直到搓烂了都没发现夹层。我尝试了几种粗暴的方法,却一点猫腻都没发现。
小花看着一阵心疼,从我手里把东西抢了回来,道:“老人家的遗物爱惜一点,好歹是封在黄金里的。”
我借此反问:“好歹是封在黄金里的,你觉得只有这点东西?”
接下来,我们拆了所有信封,竹筒倒豆子一般将纸倒在桌上。全是只有一张纸,再无别物。每张纸的内容类似,统统是一个名字加上一堆地名。
我们看出了名堂,这是档案。一个信封则是一个人的档案,只有一页。除此以外没有标注,所以看不懂地名背后的含义,我猜也猜不出来。这些还算正常,奇怪的是每个名字后面标了编号,像是“十二”“十五”这样的数字,只有“张”的编号是“不详”。
一旦出现了编号,就说明是统一的管理,类似军队的编制。不过这些人中,除了老九门的家主,另外的很多名字八竿子打不着,这怎么可能是一个集聚的群体?难道这个“张”因为无组织无纪律,所以没有编号?我一张张地拿起来,正想按照编号顺序整理好,闷油瓶把我自己的那份找了出来,递给我看。
刚刚我挂心于那个“张”是否等于“张起灵”的事情,无心去琢磨那份“吴邪”的内容。因为我潜意识里总归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关我的信息里,不会出现比张家的秦岭档案更能让我震惊的存档了,牛逼者莫过于张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