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邪同人)最佳搭档_作者:此处用户名(13)

2018-10-24 此处用户名

  我心想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就道:“我是打算来拍卖会看一看。”那个经理有些狐疑,但还是微笑道:“既然这样,请跟我来登记一下。”

  我跟着他去前台,在一份名单上写下了姓名和手机号码。我随意问道:“这个有什么用?可以抽奖吗?一等奖送和田玉佩?”

  “就是统计一下人数。另外如果有什么变动,我们也会立刻通知您。”显然,他回答的时候心里犹豫了一下,我察觉到了。我心说要是把真实号码往上一填,以后指不定给我塞一堆广告。

  所以在号码那栏我只写了十个数字,填完后把那份名单往前翻了翻,总共有一百多号人。然后我就看到,某一页紧挨着的几栏里,全都是张字打头的名字。我心里一紧,面上装出感兴趣的样子,指了指问经理:“这什么情况?一大家子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

  “应该是的,这些是昨天一起来登记的。”

  我看了看那几个名字,很陌生,可能是用张的姓氏和假名组合在一起。其中登记的一个手机号码十分眼熟,我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昨晚的那个餐馆电话吗?难不成,这也是为了不想填自己的号码?

  然后我手里多了一张十分形式主义的入场证,还加了个塑料封套,系了条红色脖绳。我甩着绳子玩,看到柜台里堆着一摞拍卖品名单,就拿过来一份。我把那册子看了几页,直接往后翻,前台的接待员在这时主动和我搭话:“不看看前面的吗?”

  “好东西都在后面压轴。”我看了她一眼,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没有恶意。

  “越往后越贵啊。”她笑道:“不过在我眼里都一样,无论多贵,都没有那个钱。”

  搞得好像我有这个钱一样,我心说。打个不好听的比方,我纯粹像一只闻到腥味的苍蝇,不看到肉绝不罢休。只是这块肉太贵也太肥,其他苍蝇全从四面八方涌过来了。

  最后一件展品,是一块南瓜大小的灰色石头。前面那些开了窗的原石,都露出了浓郁的绿丝和晶莹的水头,唯有这块,只是毫不起眼的硅酸盐石头。

  不寻常的是,在石头里有一个气泡,册子上的图片把这个泡拍得很清楚。石头被人打磨过,留了一层膜,只要钻破它,就能拿到气泡里的东西。是什么东西?纸上写着它叫“石虾子”。

  这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民间流传着很多石中鱼的故事,石虾子算是衍变出来的一个亚种,简单地说就是缩在石头里的虫子。本草里也有记载,说它能治眼疾。

  说是这么说,很少有人捕捉得到它,更别说拿去科学鉴定了,这使得它的存在反而类似于某种文明中的神话生物。一旦出现,必定有价无市。这样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现代拍卖会上,肯定会炒出天价。而我之前得到的消息,正是关于这个宝贝。

  不过,它的身份不是石中虫,那种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我当然不会相信。事实上,石头里没有虫,只有蛋。这种蛋体积很小,呈细长的椭圆形,从外部观察很容易令人误解成蠕虫。

  这些话不是我空口无凭。这几年虽然闷油瓶和胖子都不在,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地停下过。

  西藏的事情结束后,我曾又派了一小支人马去墨脱,他们回来报告说有一个荒废的蛇矿,虽然早已被人破坏,但还能看出原状。那里有无数钻了孔的石头,我本来不能理解,以为它是用来进行某种祭祀的器具。

  直到今年,去四川下地的队伍回来抛货时透露出消息,当地人曾在石头里挖出破碎的蛇蛋,我才从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什么蛇?我不知道,可能是学人说话的奇怪物种,也可能是在人体内产卵的逆天品种。怪异的事情我已经见了太多,现在能够接受任何事实。我没能看清之前那些地方的庐山真面目,这次一定要弄个明白。

  我问接待员:“你知道这东西的卖家是谁吗?”她非常爽快地说了出来,性子很直。就是那个做赌石生意的商人,在云南广西这一带活动,不知道在哪发现了这块石头,便拿过来卖了。“其实,大家就图个稀罕呗,这种东西谁都拿不准什么价位才合算。那个老板自己心里也没底,来来回回改了好几次起拍价。”

  这种透明而磊落的说话方式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不太习惯。要是闷油瓶能像她这样,竹筒倒豆子一般全把事情吐出来,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