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为皇_作者:掠过明月(24)

2018-10-21 掠过明月

  233我都不敢写,我没本事写出陛下的风姿,揉脸,剧情文笔我自己都不忍直视,但是……既然开坑了总要写完,2333对待男神简直一万个小心,不敢写啊

  ☆、以刑止刑

  虽然未笑但眉目却罕见有了平和,他是太过深沉遥远的人,这样教人看清的神色变化对他而言,寥寥可数。

  这样的疑问从一开始就有了,不管是刚刚回到秦国还是成为秦王,都不像是那个年龄所有的表现。

  即便是天生的帝王也该需要时间成长,但这个人似乎用不着,冷静理智的更像是高效精确、永不停歇的机器。

  他是为了帝国而存在的机器。

  是有人这么说的,那是这世间唯一离帝王最近的人。

  如果说前世今生的变化,不过是政策上的更改。

  前世他做了许多和如今一样的事,律法、集权、定礼……有的事之前看不清,重来以旁观者的身份细细看过却是一目了然。

  从政局到人心。

  而这样的结局他始终铭记在心:胡亥继位后赵高独揽大权,厉行督责术,继而暴/乱之风席卷了整个帝国。

  手执耕具的百姓换了刀剑兵刃,在血色朦胧中新的朝代来临。

  这一次要改变的除了前世耗费了太多时间兵力走了许多弯路的行策军事——那些弯路浪费了他太多时间,于是到了最后不甘、不怨。

  扶苏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继承帝位,还有太多事没有完成,他怎么能倒下?入了魔障,求取长生。

  长生一事太过虚无缥缈,即便有也不可得,那么快些完成一切,一刻时间都浪费不得。

  十三为王,而后六国之战,七年扫平六国,十年稳民定国。

  除了这些,还有将匈奴的威胁彻底消失,他怎么容许这些游牧民族觊觎这如画江山。

  而那些叛逆分子所形成的墨家、儒家、兵家……头悬利器会让他们更清醒些。

  百家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各有各的用处。

  以刑止刑、以杀止杀——这是法家重刑,并非帝王之道。

  何况若尽杀了难免又要出现叛逆分子,他们也许会说着大义天下,但实际不过是为了个人的爱恨情仇。倒不如留下他们,不管是那一方,唯有抓在手心,得适留白。

  扶苏既已为帝,如今又有许多更改不同想来那样的结局不会再有。

  这天下从不是如此之大。

  开疆扩土是扶苏的责任。

  六代先王分别为天下的统一打好了底子,因为诸位先王才有了如今的天下一统,他也希望留给扶苏的是最好的帝国。

  最坚固的盾用来保家卫国、最锋利的剑用来扫平四夷。

  嬴政微微抬头,望向了深蓝的天幕,目光深远。

  章邯虽是兵家人却不在战场历经杀戮,而是混迹于江湖,磨砺兵道。

  出现在秦王面前还是在李斯的引荐之下。

  最弱为韩,最强为秦。

  人人知道。

  那时正是天清地阔,他第一次看到秦王,那个时候他已听到了很多传闻,有几分夸大,但也的确是真实的事迹。

  残忍无亲。

  意外的是很英俊漂亮的青年,那双漆黑的眼睛如同深渊,是映不出万物的寂静也同时是包容了整个天下的平和。

  蒙恬对外军事、蒙毅谋划国内政事,他则成为影密卫的头领,虽无官职却直接接受帝王的命令。

  他和影密卫是为了保护帝王而存在。

  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下一刻嬴政收回目光看向深林某处,而在此刻蒙恬、章邯以及六位影密卫皆伸手握住了自己的武器。

  在看清来人的那刻,又松了神情,面容英俊,沉寂寡言,整个人带着近乎烟灰般的死寂晦暗。

  韩信。

  他为什么会在这里?

  这才注意到对方眼里也有着意外,对方行礼作揖:“先生。”

  韩信、张良、萧何并称三杰,韩信更是被称赞为国士无双,这样的人若为帝国效力自然再好不过。

  只是张良韩信似乎对朝堂并不感兴趣,于是一个在小圣贤庄闲云野鹤一般,一个行走于江湖以影密卫的身份游走于以农家为首的百家之间。

  潜龙在渊,韩信不如说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张良说是闲云野鹤怕是不太正确,他毕竟是韩国人。

  小圣贤庄和帝国、法家和儒家即是对立又是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