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知遥一只手玩着手机,一只手心不在焉地在往嘴巴里塞面,冷不丁肩膀被拍了一下。
“啊——”他吓得差点呛到,猛地回头过去:“谁啊?!”
一个陌生人站在他的面前,笑的有些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想问你点事情。”
那陌生男人看起来像是三十出头,穿着古代人的那种衣服,神态温和老实。
奇异的是,他的右眼角长了好几颗痣,看起来怪怪的。
“你是——”孔知遥打量着他的穿着,放下筷子和手机问道:“想问路?”
现在进入扬州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组成也复杂了起来。
老派扬州人守着旧城区的一亩三分地,半自愿地适应着政策和新规。
新派扬州人被广场四角的讲座和种种新奇之事吸引,偏主动地适应着日新月异的生活。
江银人开始更加频繁地出入此处,也开始感受和适应古代生活。
而务工者作为新入城的第四方,处境是有些尴尬——毕竟既不是本地人,又什么都不懂。
但人们总归是善良和互相帮助的,整体上排外情绪并不明显。
“这位小兄弟,”朱熹见他对自己没有敌意,开口询问道:“可否跟你问问这有关扬州城的事情?”
“啊?”孔知遥笑了起来,指了指旁边的长凳:“坐吧,你想知道些什么?”
他作为参政院的实习生,平时没少帮这些城民指引方向。
想务工的,想读书的,想离婚的,想跳河的——
有些扬州人完全把临国人当神仙,遇到事看见短头发的男人就冲过去求帮忙。
久而久之,竟也习惯了。
原来,这是个从福建过来的东南人,难怪口音听起来怪怪的。
他在十年前去京中考试得了中等的名次,被安排到泉州担任同安县的主簿。
在任满之后,这男人回归同安,不再追求仕途,而是开始教书和立著。
他最想知道的,便是真知,也就是这万物的真理。
——然而真理这种东西又不是白菜,想买就能买,自然是搞不到的。
朱熹原本专心立著追求真知,想着格物悟道探究真谛,没想到外乡人传来消息,说是亲眼在扬州看到了真龙!
看到的,是真正的龙!
伴随着水雾连天,会摇头摆尾,而且还能浇灭烈火的真龙!
这是真龙出世,圣人降临!
那男人越说越激动,口水都差点喷到他的面里。
孔知遥下意识地把面碗拉远一点,眉头抽了一下道:“所以你就不教书,跑来扬州看龙了?”
好像因为龙的事情,来扬州的人很多啊……
不过仔细想想,也情有可原。
这帮人如果看见人工降雨,或者两国宴会上的那些化学实验,搞不好就真的觉得这都是神迹了。
所以为什么参政院不直接搞宗教治国愚民政策啊……真是难以理解。
朱熹忙点了点头,又忍不住扬起了声音:“虽然没龙看到,可看见了天鸟啊!”
他那天听见轰鸣巨响,跟着街上的众人游走奔看,也见到了那高空之上的神鸟。
这可是在临安城都未出现过得奇景!
如此之大,形态奇异,据说也是任由临国皇帝驾驭的圣物!
鬼知道你说的天鸟又是什么东西……
孔知遥觉得这老兄好像特别容易激动,试图安抚道:“没事的啊,以后还能见着的。”
“我待在这扬州城里已经快一年了,”朱熹难得遇着个年轻又耐心的临国人,语气急切道:“这里的讲座,我每天都去听,当真是振聋发聩,如雷贯耳!”
“我还会写简体字!”
他生怕孔知遥不信,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写出数字和楷体的简体字来。
“呃——打住,”孔知遥咽了口口水,看了眼快结成团的面,依旧耐心地询问道:“你想问我什么?”
“是这样的,”朱熹目光如炬,两眼都非常真诚:“这广场的讲座,当真是奥妙无穷,令人能茶饭不思——可那广陵学堂,我怎么都进不去啊!”
“你想上学啊……”孔知遥为难道:“学堂都是给小孩子的,现在还真没几个成年的插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