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都得到了封赏,唯有岳飞没有,因为,他没出现在庆功宴上。
顾岳辞别众臣,扶了老内侍,踉踉跄跄地上了马,来到郊外。
月光下,一座新坟,一个天青色的背影。
白龙马死在了胜利前的一夜,她看到了那支主人躲不开的箭,抬起前蹄,让那箭,射入了自己的胸膛。
临死前,她看到了主人那双含泪的双眸,他在为她哭吗?
这一生,值了!
顾岳扶着一棵大柳树,他没有再往前走,因为他听到一阵压抑的哭声,那个坚强的背影,剧烈地颤抖。
他悄悄地退了回去,牵着马,等在一座石桥上。
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岳飞才慢慢地走了过来,在看到那个站在桥中央的蓝色影子时,他僵住了,一动不动。
顾岳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脸颊,翻身上马,伸出手,歪头看着他。
岳飞握住他的手,也上了马,坐在他后面,枣红马也不急,轻踏着晨雾,向城内走去。
酒意退去,一阵小夜风吹来,顾岳打了个冷颤,身后的人展开双臂,把自己搂进了怀里。
耳边的呼吸很烫,贴着后背的胸很热,顾岳一瞬间开了窍,他想到在岳府山洞里的谈话:
“不急,等我拿下开封,再一起向官家讨赏。”
“好,你要什么,朕都许你”。
他回过头,幽幽地看了岳飞一眼:“鹏举,拿下开封了,你想要什么奖赏?”
岳飞不答话,眸色沉沉地看着他。
顾岳笑了笑,在他的嘴角亲了一下。
“如此,可以吗?”
枣红马被拍了两下,撒开蹄子,狂奔起来,直接冲到了官家的寝宫。
老内侍守在寝宫外,谢绝了一切拜见,官家还睡着呢。
寝宫内,顾岳把玩着某人的一缕头发,没头没脑地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第一次见你的时候,火红的石榴树下,蓝衣公子,绝代风华。”
“那幅画呢?”
“随身带着,它是我所有勇气的来源,无论病了,伤了,要死了,看一眼,便好,胜过一切灵丹妙药。”
“傻不傻,你,嗯?”
天色渐晚,老内侍接过侍卫送上的烤鸡,咳了两声,小心毅毅地问:“官家,可否用点晚膳?”
两人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坐在了棋盘前,才出声让老内侍进来。
放下烤鸡,老内侍转身走了出去,两个肩膀抖得历害,憋笑憋得脸通红。
两位贵人,能别装吗?听了一天地动山摇的墙根,能白听了吗?
一个月后,微钦二帝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开封,微宗本想让儿子帮自己重修艮园,但看到那两个写在太湖石上的国耻二字时,抱着那块石头便哭起来。
钦宗,现在的恒王,这几年很努力地耕种,但除了收获了八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别的心心念念盼望的,却迟迟也没得到。
但群臣要册立太子的呼声,却越来越高,官家的隐疾已是不是秘密的秘密,各宗室的子弟,开始频繁地跑到宫里,向官家问安,一个比一个孝顺。
顾岳也不反感,把几个宗室小孩,全部接到宫里,开设宗学,请了天下名儒,教习功课。
恒王着急地跑来,在得到顾岳暂不立太子的承诺后,又忙不迭地选了一大批美女,日夜耕耘,没种出庄稼,牛却累坏了,他得了和自家兄弟一样的病。
微宗一脉,绝了后,正在作画的微宗听说后,叹了口气,刷刷几笔,一只孤雁跃然纸上。
好悲凉。
顾岳看了眼腰挺得很直,眉目清正的少年一眼,哎,赵瑗,是你的,谁也夺不走。
年仅九岁的赵瑗,被立为大宋的皇太子。
小太子长得很正太,性格也很仁厚,不过,过得却很苦逼,小小年纪,除了跟着师傅读书,还要跟着父皇听政,本来就很稳重的性格,变得更加老成,十六岁的时候,便能在朝堂上,跟一群六十多岁的老臣有着共同的话题,每次都谈得很是投机。
39岁那年,岳飞没被杀死,却自己辞去了一切职务,全军最高统帅,换成了30岁的虞允文。
刚满35岁的赵构,逊位于太子赵瑗,回到临安,过起了闲云野鹤的太上皇生活。
细雨濛濛,一只小船悠悠然地飘在西湖上,船内一大束荷花灼灼,桌上黄酒冒着热气,两个人惬意地喝着酒,赏着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