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快穿]_作者:捌葆桂圆(109)

  凤姐自己心下盘算的也是这样,想着就还有一、二个月的时间,不免觉得有些没意思。

  过了几日,虽然这边一直没有消息,土财主家里还是送了三千两银子过来。凤姐就叫人带话给馒头庵的老尼姑,说这事她懒得管了,问这三千两银子要不要退回去。老尼姑那边隔了几日才派人带话过来,说这事已经了了,张家那边也没心思把这银子要回去了。

  凤姐和柳五儿听了这事,都觉得稀罕,又好奇张家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使人去打听消息回来才知道,原来张家刚把这事托给馒头庵的老尼姑,转头就去守备家里说这事荣国府那边已经知道了,又吹嘘了一通自己家和荣国府之间那莫须有的“亲戚关系”,守备家无奈,只好收回了聘礼。没想到张家的女儿却很忠贞,听说父亲退了守备家的亲事,要把自己另许给李家,就趁着丫鬟不备,用一根汗巾子上吊了。之后守备家的儿子听说了这个消息,也跳河殉情了。

  她们这边虽然收了银子,但是还什么事都没做呢,那边就已经事情都料理完了,三家人都“人财两失”,哪家都没能得好。

  凤姐和柳五儿听了这事,也觉得略有些无语,两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又都无奈地笑了。“白收了三千两银子,分出一些来拿去布施,剩下的存起来,日后让大姐儿带着,或是有了适合的田土,买了给大姐儿存起来。”凤姐也看得开,立时就有了主意,吩咐柳五儿去办。

  柳五儿想着买田买地终究是件好事,最说这钱来路不正,但是既然凤姐也没有出手,事情都是张财主和老尼姑自己做出来的,或许就不会影响到凤姐和大姐儿了——事情既然已经了结,就算有所影响她现在也没有别的法子了,只能顺其自然了。

  ***

  十一月是贾政的生日,虽然东府那边刚出了秦氏的事,但是一来和荣国府这一房无关,二来秦氏辈分小,哪家也没有长辈给小辈守孝的道理。于是二府就一道庆贺起来,在家里摆了宴席,热闹非常。

  正吃得热闹,前面忽然来报,说有太监过来传旨,吓得众人忙撤了宴席,停了戏文,又摆上香案、蜡烛,男人们去前院跪着迎接,女眷们在里面心里也不踏实,邢夫人更是被吓得脸色都白了。

  在廊下站着等了大半日,管家赖大跑进来报喜,说让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身上带着诰命的进宫谢恩。贾母忙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赖大才道:“是咱们家大小姐,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老爷说让老太太和太太们赶紧进宫谢恩呢。”

  众人脸上顿时都露出了喜色,凤姐一边带着柳五儿前后安排,一边道:“自从送进去,家里前后不知道搭了多少银子,又过了这么多年,到现在可算是有个结果了。”

  柳五儿心里却想:这是凤姐还不知道日后还要往里搭进去更多的银子,不然不知道她还能不能笑出来——不过,依照凤姐的脾气,就算搭进去再多银子,恐怕都会去凑这种虚热闹吧。

  安排完了进宫谢恩的事,凤姐又忙碌着安排家里宴请的事,还有发放赏钱的事——出了这样大的好事,自然不能轻忽对待,虽说不能大肆宴乐,但也总该让府中上下都得些实惠才是。日后说出去,不只是贾家,就连宫里的元春都更有面子。

  待晚上贾母、贾赦、贾政、还有余下几人从宫里谢恩回来的时候,前后院里已经都摆上了几桌小宴——当然,明面是看不出有酒有肉的,戏班子却不能请了,只好私下找了几个自家养的会说书的男人女人,分别说了几段,供大家消遣。

  待晚上大家伙儿散了的时候,却已经到了二更天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艰难的、入V了

  谢谢大家支持,么么哒~~

  从今天开始,更新时间改到每天早上9:45,日更能保证

  上夹子那天(周五)会发红包,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啦~

  同时双开了一篇现言文,《只给男神送外卖》,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围观一下,哈哈

  第52章 平儿(3)

  元春封妃是大事,凤姐又赶紧叫人去给贾琏送消息。那边贾琏一听说家里的事, 就带着黛玉日夜兼程, 赶着在月底回了京城。船靠近码头的时候已经半下午了, 贾琏忖度着马车和轿子都得都慢,不比在船上, 就算晚上赶路,等赶到京城的时候也已经半夜关了城门了,于是就叫小厮先骑快马过去报信, 自己带着黛玉和剩下的仆从休整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