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听了,也纷纷起身,簇拥着湘云往前面去了。宝钗一边陪着湘云往外走,一边扭头意有所指地吩咐柳五儿,“莺儿,把我昨儿晚上让你收拾出来的东西拿出来,等下再送过去那边。”
“是。”柳五儿点了点头,转身拿钥匙开了一边的柜子。昨日宝钗从宫里回来,还带了几样小东西,原本预备着今天送给几位姑娘的,不想刚刚只顾着说别的话,没来得及把东西送出去,就又发生了这件事。
等柳五儿把昨日整理出来的几份东西找出来的时候,宝钗等人已经簇拥着湘云走得远了,她知道宝钗的意思,若是自己现在拿着东西过去,史家人可不会觉得这些东西有多重要——只有过一会儿,她“特意”过去送东西,再连带出宝钗的新身份,才能起到一点震慑的作用。
她之前一直觉得湘云那样偏心宝钗,替黛玉觉得不公,但是这一世和宝钗日夜相处,才看清楚:宝钗也是真的很体贴湘云,会尽可能地帮她。
当然,这也不是说黛玉就薄待湘云了,但是,黛玉自己还是贾府的寄住的客人呢,日常一应物什都由贾府供应,又哪里来的底气帮助湘云?
湘云和黛玉的友情,或许更加纯粹,但是比起宝钗能提供给她的物质上的帮助来,也确实略输一筹。
柳五儿留在屋里又等了一会儿,才捧着匣子去了贾母的院子。走进堂屋的时候,贾母、王夫人、姑娘们还有史家派来接湘云回去的管事婆子正都聚集在小花厅内,姑娘们——包括宝玉在内,正团团围住湘云,站在窗户边上,依依惜别。贾母、王夫人坐在另一边,和史家的两个婆子说话。
听到柳五儿进来的脚步声,宝钗顿了一下,微微放大了音量,“你这丫头,怎么现在才过来?险些就误了事。”她一头责怪,一头向前走了两步,接过柳五儿怀里的描漆匣子,“本来想着昨儿给你们的,一时忙乱,到了晚上才抽空收拾出来。刚巧史大妹妹要回去了,这时候要是再不送出去,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出去了。”
贾母笑了笑,扭头朝史家的婆子解释,“这是我们家姨夫人家里的姑娘,前些日子被选中了,过几日就要进北静王府作女史……”
一听说宝钗就要去王府作女史,史家的婆子投在宝钗身上的目光立时就变了,少了几分敷衍随意,多了几分敬重——藩王府邸虽然不比宫里,但是也总比普通朝臣家里多了几分高高在上的味道,等闲人家想把家里的姑娘送进去作女官,也不是那样容易的事,也是要看天资的。史家这一代的几位姑娘就都没有这样的天资,唯一不那样平庸的湘云还是个孤女,史家的几位当家人也不敢把她送去作女官,生怕惹出来什么闲言碎语,坏了家族的名声。
史家人对湘云虽然没有那样体贴,但是面甜心苦——表面功夫向来还是会做到位的。柳五儿隐约记得,湘云的亲事定下来得很早,对方家世也不错,和史家说得上门当户对。但是湘云日后机遇如何,她却不知道了。
“这位小姐看着就很不俗,没想到这样看重我们家大姑娘……”那两个婆子提起湘云来,语气也不自觉地有了些微变化,比刚刚更恭敬了些。
湘云感激地看了宝钗一眼,让翠缕走过来收下东西,拉着宝钗的手,愈发舍不得放开。
宝钗见她红了眼眶,安慰地拍了拍湘云的手背,开口,“史大妹妹生性天真烂漫,就像我亲妹妹似的,哪有不喜欢的道理?”
众人知道宝钗这是故意露出态度,要抬着湘云,也无一不配合着附和,就连宝玉,都难得地露出了事故解人意的一面,夸起了湘云的为人。可是依照他的身份,说这些话就又不合适了,宝钗连忙用言语拦住,反推了推湘云,“时间不早了,再晚,史大妹妹回去就赶不上午饭了。”
贾母虽然心有不舍,但是也知道不好在此时葳蕤——倒像是她知道史家的当家人苛待湘云,不舍得放她回家似的,这样的态度若是被史家人看在眼里回去一传话,可就太打自己娘家的脸了。
湘云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红着眼眶被众人送到二门前,又悄悄叮嘱了宝玉几句话,就半点委屈都不敢露的上车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么么哒~~
第102章 莺儿(23)
不知道是宝钗从宫里回来之后对宝玉避嫌、不肯再住进大观园的举动让贾母感到满意,还是在湘云离开的事情上宝钗识得大体、又在无形中帮湘云撑了腰还不下史家面子的行为取悦了这位老人, 总之, 在湘云离开后, 贾母待宝钗愈加慈祥体贴,时常派鸳鸯或是琥珀过来给宝钗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