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这才缓和了脸色,从善如流地把手里的针线收进一个小巧的笸箩里,放回了自己的屋子,又折身出来,关好房门,牵着柳五儿的手,两人一道往园子里去。
一出贾母的院子,鸳鸯就小声问柳五儿,“老太太叫你过来,可是为了二姑娘的事?”
鸳鸯平时就在贾母身边服侍,消息比别人更灵通也是正常的事——贾母知道的她自然都知道,甚至有些贾母不知道的事,她也模模糊糊地知道个影子,等到贾母问起来,才好帮着遮掩。而迎春的婚事根本就是贾母的主意,更少不了同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人商议,鸳鸯不可能不知道。
柳五儿也不打算瞒着鸳鸯,“就是为了这事,说二姑娘做了几样针线,让我给林家宗房二太太送去,又不能把话说得太明显了,显得咱们家上赶着似的,又怕宗房二太太觉得二姑娘不尊重……我正为难呢!”
原本只是半真半假地随口抱怨,不想鸳鸯却冷哼一声,“我劝你,这事只随便应付过去就完了,就算那边答应了,最后也不一定能成。”
柳五儿诧异地挑起眉毛,“这是怎么说?我看老太太那边……”
鸳鸯左右看了一眼,见没人注意她们两个,才凑到柳五儿耳边悄声道:“只因为你是办这差事的人,咱们两个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关系好,我才告诉你,别人我再不说的!”见柳五儿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把这话告诉别人,才继续道:“这事原本就只是老太太的意思,二太太那边不愿意管侄女的事,虽然后面答应下来,也是无可无不可的。大太太是个没主意的人,凡事都听大老爷的——但是大老爷却并不看好这门亲事。”
“为什么?难道是觉得林家的门第配不上二姑娘?”
鸳鸯撇了撇嘴,“大老爷说是看上了另一户人家,只因为二姑娘年纪还小,才没告诉老太太……其实呀,还是嫌林五爷家底薄,虽然是宗房,却没有多少家产。”
柳五儿想到若是依着贾赦的意思,迎春就只能嫁给孙绍祖——不过是值五千两银子罢了。难道在贾赦眼中,林栖家连五千两银子的家底都没有?
这也未免太小看林栖和陈氏了吧?
柳五儿虽然有些无语,但是在这事上却很领鸳鸯的情。鸳鸯又说了些贾母和贾赦商量这事时的情形,据描述,是很有些不愉快的。只因为贾赦确实说不出林栖的不好,贾母又态度强硬,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把这事交给了贾母和二房来张罗。但是最后能不能成,会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却是谁都不好说的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
第138章 紫鹃(17)
这日一大早,柳五儿服侍黛玉穿戴完毕, 又嘱咐了雪雁和春纤几句话, 才辞了黛玉从潇湘馆出来, 径直走到了大观园的后角门那里。路上经过紫菱洲,绣橘正等在门口, 见她过来,递给她一个包袱,又客气地说了几句好话, 才各自分别。
绣橘递给柳五儿的包袱里放着几个零碎的荷包、软帽、手帕、袜子等物。虽说没有什么大件绣品, 但是迎春自己绣技平平, 这些小物件都有一大半是她房里的丫鬟帮着赶工出来的,好在不至于十分露怯, 让人一眼看出制作者的不同。
挎着那个小小的包袱走到后角门, 林之孝家的见她来了, 就引着柳五儿出了园子的门, 一辆小小的马车正停在那里等待着。
柳五儿客气地朝林之孝家的一笑,走过去掀开马车的帘子, 顿时有些瞠目。她犹豫地回过头看向林之孝家的, 久经世事的管家娘子像是早就猜到了她会有如此反应一般, 笑着道:“这些都是老太太、太太让我们准备出来,给亲家太太送过去的。老太太说了,这些都是今年庄子上新孝敬过来的果蔬, 不值什么钱,给亲家太太尝个新鲜吧。”
这满满一车的礼, 就算是按斤来称,都值不少银子了吧?但是在贾母口中,就是轻飘飘地一句“给亲家太太尝个新鲜”——柳五儿也是见识过林家生活的,心里默默估计着,按照林家人的吃饭习惯,这么一大车的果蔬,就算全家上上下下一起吃,也非得放坏了不可。
而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东西把整个车厢都塞得满满当当,连一点留给柳五儿坐下的空档都没有,她只好戴上面纱,坐在车辕上,一直挎着绣橘递给她的包袱,直到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