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前从来都没有琢磨过这个问题,但是细想起来,林栖前几世帮她,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她成长起来帮助黛玉改一世命运。但是在上一世她完成了任务之后,这一世林栖就没有必要再千里迢迢跟来帮她了。柳五儿也不是真的傻到无知无觉,这一问虽然突兀,却也顺理成章。
林栖却避开了这个问题不答,快走了几步,就进了正房。
当着探春的面,柳五儿也不方便再追问这些事,只是有些疑问一经提出,就很难当做不知道了。这般一心二用,总是忍不住走神,一时没在意,再细听的时候,探春已经同林栖论起了亲戚关系,“原来林大人还是我认识的一位姐姐的本家呢,真是想不到……日后还要劳烦林大人多多帮衬了。”
林栖点头应下,探春又问了些林栖在科举方面的事,沉吟了半晌,才又问:“林大人,你觉得……这扶南国,有没有可能把科举推行起来?”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林栖想也不想就回答道,“郡主刚到扶南不久,又一直住在北阙王宫之中,对于扶南国的现状恐怕了解得不多。微臣这些日子却时常在王都市井间流连,扶南百姓说起国事,有的甚至连如今的扶南王有几位王子都不清楚,但是提起几个大门阀,却如数家珍。这些门阀势利,大多已经在扶南经营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树大根深,且攀枝错节,想要通过科举提拔寒门子弟,打破他们的治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原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些?”探春却很坚持,“有些事,总要试过才知道能不能做成。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要尝试一下,到时候还要仰仗林大人帮忙了。”
“不敢当。”林栖忙施一礼,“郡主心中自有大丘壑,微臣自当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柳五儿先前只知道探春是有心要匡扶宋祁上位的,没想到她竟然直接就想到了在扶南推行科举的事,一时震撼,就又把对于林栖的疑问给抛在脑后了。待送走了林栖,才惊觉自己还没得到答案,正盘算着下次见面的时日,非得问出一个结果不可,探春就又把她叫到跟前吩咐:“侍书,你和翠墨商量着,分出一分厚礼,等我在宋祁面前露出口风后,你就带着这份礼物去南阙给宁娴公主请安。”
“是。”柳五儿答应一声,就下去同翠墨商量着准备去了。
***
探春动作快,趁着宋祁高兴的时候,提了几句林栖过来请安的事,又顺势提到听说南阙之中住了一位出身中原的老太妃的事,说想让丫鬟去给老太妃送礼请安,尽一尽自己身为小辈的孝心。
宋祁不疑有他,只道探春孝心拳拳,又告诉探春:“说起来,这位老太妃对我也有养育之恩,我小时候生病,高热十余日,吃了各种方子都不见效,就是这位娘娘用了一个你们中原的土方子,才治好了我的病。在那之后,我就时常在太妃身边玩耍陪伴——你要侍女去给太妃请安也好,太妃这些年也有些寂寞,我想她一定时常忆起故里,你让侍女过去,说些中原的事给她听,她也能高兴些。”
这就是答应了的意思,探春事情做得敞亮,当下就找宋祁讨要了一位内监,“我身边的丫鬟哪认得南阙的路?还要殿下身边的人领着她进去才是。”
因此,第二日一早,柳五儿就领着一众仆佣,抬着要送给那位老太妃的礼物,跟在一位姓吴的内监身后,进了南阙。
南阙和北阙的建制相差不大,老王妃的住处远远看去和探春刚成亲时在北阙内暂居的院子没什么不同,走近看时却能发现,院子里服侍的人的数量就远不如北阙各宫殿了。
老太妃所居的正殿门前,也只有两名宫人。其中一名宫人见他们一行人过来,笑着上前同吴内监寒暄了几句,又进去向老太妃回禀过来,才又出来接柳五儿进去,“老娘娘说了,只宣这位姑娘进去说说话,送来的东西也让抬进去,只放在正殿外间就好了。”
柳五儿忙由那位宫人引着进了正殿,殿内的布置完全就是扶南当地的家具摆设,半点中原痕迹都不显。她目光微微转了一圈,就低敛着眼神,跟在宫人后面进了内殿,规规矩矩地朝正盘腿坐在垫子上的老太妃行礼,“见过老太妃。”
老太妃眯着眼睛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才和气地道:“抬起头来吧。”又吩咐宫人,“你先出去吧,我同她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