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王氏怎么想都觉得自己的宝钗这是受了她姨妈连累。
自家姑娘自然是千好万好的,她这次没比过林姑娘,肯定是郡主跟贾敏关系更好,又跟王夫人交恶的缘故。
薛家主见自家儿子正式成了安远候的徒弟,倒是高兴的好些天,至于郡主收了林家丫头为徒而不是宝钗,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来,这收徒虽是好事,但的确更适合林家丫头而不是自家宝钗。
这女孩被收徒与男孩被收徒不同,就像蟠儿,他被安远候收为亲徒,旁人虽看重他侯爷之徒的名份,可将来一提起他,第一反应就是他肯定能学来的一身武艺。
况且男孩子名声盛些也没甚,可宝钗如果被郡主收为徒弟,等谈婚论嫁时固然更好听些,甚至有人会为了跟侯府扯上关系而特意求亲。
可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事,历来是有男方门第高,看重门第低的媳妇,为了抬高对方家世,就特意找门当户对亲友将她认为干亲或师徒。
但这是太看重女方人品,有了议亲之意,为了面上好看才能有的操作。
林家丫头被收为徒弟就没有这种烦恼了,她本身家世不低,郡主徒弟这种名头只是锦上添花的事,却并不会给招惹不该招惹的人家。
以自家现在的地位,说的好听点是皇商,可说的不好听就是商家,真要给宝钗冠了这个名头,再结一门并不相趁的亲事,她日后过得不见得会有多好。
自己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祖上又与其他几家多有联姻,自然也见多了这些高门大户的凉薄与势力。
与其让女儿进那深宅大院步步为营,片刻不得安枕,那还不如背靠着大树,寻一个好轧制的夫家,置办些丰厚的嫁妆,说一不二的过一辈子。
顾妩倒不知道自己收了黛玉为徒惹了多少官司,她还真没想这么多。
在她看来,收黛玉为徒,只是为了光明正大的教她修真,而且有了这个名头,不光林如海夫妇放心,黛玉那个敏感的小丫头也能住的更踏实,活的更肆意些。
至于做她们的靠山,在这人眼里,只要她看着长大的,就肯定在她的羽翼之下,谁要敢欺负,那自己肯定是要撑腰的,跟收不收徒有什么关系?
而且她还真不信,在自己身边养大的姑娘真能在外边吃什么亏。
眼见着黛玉跟几个姑娘慢慢相处融洽起来,顾妩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
只是她是自己做主留下的,顾妩担心这孩子留下时年纪太小,时间长了再跟林如海夫妇疏远起来。
这就违反了自己的原意了,况且她虽然喜欢黛玉,又收了她为徒,可并没有想阻隔他们父母亲情的意思。
第109章 红楼62
顾妩自己就是母亲, 自然知道旁人就是再好, 也不能替代父母在孩子生命中的地位。
而且不止是黛玉跟父母的关系, 林川是她幼弟, 虽然她现在也常念叨着,但小孩子忘性大, 真要是长时间不联络, 怕是没多长时间,这个弟弟就要被她忘到脑后了。
英莲不就是如此吗?她被拐后就来了荣国府, 现在对封氏倒是挺亲,可原本那么疼她的亲爹甄士隐,早就被忘的差不多了,后来更是连提都不提了。
小孩子的感情最是敏感直接, 他们不管血缘关系,利益得失,真要相处并参与,才能真正亲近的起来。
这又是在古代,虽然她自信自己能护住她们一辈子,但凡事都有例外,自己真要跟红烛一样遇到更厉害的人被遣返了,林如海夫妇再逃不过病逝的命运。
那林川就是成了她最亲的人, 也是她日后最大的依靠, 而且不论这些,跟自己亲手足处的好,日后跟旁人相处起来也更有经验。
为了这事顾妩花了大功夫, 把用来传情报的特训信鸽专门给了黛玉一只,用来和扬州那边联系。
为此迎春还吃了一波醋,因为府里的信鸽向来是不许孩子们动的,更别提专门弄出来一只了。
现在娘刚收了徒弟,就给林妹妹一个自己久求不得的鸽子,她怎么能不吃醋呢?
顾妩见状特意跟她讲了讲林妹妹父母不在身边的难处,见她理解了,这才答应让府里的孩子都养一只自己的专属信鸽。
迎春可是自己的亲女儿,她就算再喜欢黛玉,在自己心里也是不同的,万万没有让自己亲闺女不高兴的道理。
而且这种事真的不能小觑,孩子本来敏感,人生观不完善又容易钻牛角尖,一句解释就能妥帖的解决的事,就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