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_作者:小二娃(521)

  又没有因为彭医生刚才的失态而念念叨叨, 使人失了面子。

  最后还客气地从他那里要了床被子,把大闺女也严严实实地包成了个蚕蛹,这才你一句我一句的和彭医生说起话来。

  没一会儿,他特地跑城里给二叔送肉、送菜、送粮,走之前还特意烧好了炕,才把孩子交给了二婶。

  没想到不过一上午的功夫,好好的两孩子倒是冻倒了一个半,还差点要了一个命的消息。

  就经过来帮着扎针的小护士口里, 传的整个住院部都知道了, 而还没到晚上,整个宁远镇稍微消息灵通点的人就都知道了。

  ——顾庆海一个外来人,能当上自己队的队长, 还让一帮街片子心服口服,他肯定也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

  况且稍微知道内情的的人,也说不出他能在宁远扎下根,是全靠着顾二叔的话来。

  谁不晓得顾家老小现在住的房子,都是顾庆海抽空一基一瓦盖成的,而顾家二叔一家住的也是他帮着盖的房子。

  说起来顾家的事有点神奇,顾庆海原本不是宁远镇的人,他的老家在一百公里外的仰韶,那里是五几年灾荒的重灾区。

  当时老家里饿死了不少人,而像顾庆海家生了三个儿子这种的情形,不是把孩子挨个送走,就是等着一起饿死。

  没办法,那时候家里没粮,没到饭点能喝点杂粮野菜汤的都是家境好的。

  仰韶一地打眼望去,连草根和树皮都刮的差不多了,要想弄野菜油水,就得去深山里找。

  但当时的人都饿昏了头,能站着的都算好的了,还进山,进山喂狼吗?

  幸亏政府后来从别的地征过来一批救济粮,才算保住了命。

  但救济粮、救命粮……当然只保证在打家饿不死的程度,想吃饱,门儿都没有。

  况且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七八的孩子正是每天吃头猪还喊饿的年龄。

  而顾庆海上头有个大他三岁,比他还能吃些的老大,一个才五六岁,张口吃闭口喝的小弟弟。

  哥哥还在仰韶县城里学算账,每月还得给师父家背点口粮当学费。

  这好死不死又赶上□□(六零),这地里不出粮加上地方官□□放卫星,使得救济粮都减半了。

  原本就吃不饱,这会儿更是连嗓子眼也塞不住了。

  这可咋办呢?总不能一家子守着点救济粮活等着饿死吧?

  得,让儿子跟着逃荒的人一起出去找食吃呗,好歹能活命,还给家里省点粮食。

  顾老太爷考虑再三:老大正在学手艺,这粮都交了半年多了,再走了划不来;老三还小出不了门,所以这出门找食的名头就落在了顾庆海身上。

  顾庆海本来就觉得自己饿得待不住了,也是碍于他大他娘都在,才不敢说出门的话。

  等他大一松口,他背着他娘缝好的包,当天就跑了。

  可这时候全国都在□□,跑!往哪跑呢?

  顾庆海跑出去一天,听出去过的人吹了一天牛,才决定往革命圣地去。

  因为这人说只要躲得好了,不被遣送回来,去这地方就能吃饱。

  顾庆海这一路连个票都没买,就一路顺着南去的火车,顺风顺水的先到了咸阳。

  说来点儿也背,顾庆海刚下火车就遇上了查证明的——这年代,去哪都得当地公社开好证明,没有的都得被扭送到公安局去,查一查是不是间谍或者反革·命。

  可这几年因为饥荒的缘故,各地往陕西跑的不在少数。

  往公安局抓是抓不过来了,但一经查实没有公社证明的,都一律送收容所,然后扭送回原籍,免得干扰当地社会秩序。

  顾庆海好不容易逃票坐着火车到了咸阳,这些天全靠着火车上的开水充饥,连口饱饭都没吃,哪会甘心就这么被送回去?

  而且都这情况了,真回去也是饿死的命。

  也是顾庆海命不该绝,当时查证明的时候,他因为长得好看,被个当地人拉拔了一把,好歹算是留下来了。

  就这样,顾庆海在陕西四处漂泊,熬到了两年。

  这时候家里人想方设法带信来,说顾老太爷快不行了,让他赶紧回家去。

  顾庆海一听消息不对就赶紧往家赶,好歹在他大他娘临终前见了两位老人一面。

  可他到的时候,他大他娘眼睛已经饿麻了,连人都看不见,只在走的时候还一个劲念他们在外头一直没回来的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