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其实,这次的访谈节目后面还有很多内容,但是,李嫣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足够了。因为整个欧罗巴都震动了。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还没有撤退,还在法兰西的边境上的时候,在欧罗巴各国王室都表示出了不满的时候,李嫣竟然如此表态,甚至公开表示,她认为教会的什一税不合法,别说是各国的君主,就连民众都惊呆了!
事实上,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当时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城邦的人民对贵族和那些主教的第一认识是怎样的呢?作威作福!
没错,就是作威作福。
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很多大主教,他们本身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政教合一,对于人民拥有随意加税的权力——随意加税的权力,路易十六也一样——使得人民苦不堪言,因此,从收音机里面听到访谈节目的时候,当时各地的人民和宗职人员的反应可想而知。
如果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者是对宗教十分虔诚的信徒,他们很多人都保持的沉默,其实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心中不是没有疑问,对于天主的信仰,他们未曾动摇过,但是,赋税实在是太沉重了。而那些年轻人都非常兴奋。
他们几乎是欢呼雀跃着,在自己的小团体里面,窃窃私语。
更不要说,当时的法国人了。
就跟之前李嫣私底下说过的那样,这个时期的法兰西人在迷茫,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把他们的革命带向何方。
巴黎街头的形势一直很不好,动乱一直在延续,三年过去,不止国王和贵族们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就连革命领导人本身也成了牺牲品,比方说当初的吉伦特派领袖,比方说之后的罗伯斯庇尔、丹东等人。
刚开始的时候,一采取强硬措施,巴黎的各种物资的价格就会降低,人民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食物,可是革命领导人的手段一旦放缓,保王势力立刻抬头,投机商人就乘隙而入,巴黎的物价立刻飚升,让革命领袖们不得不继续采取强硬的手段。
简直就是恶性循环。
事到如今,巴黎的市民们已经十分疲惫了,他们厌倦了恐怖统治,比起那些口号,他们更想知道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够随时买到平价的面包。
可是作为当时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在持续宣扬他那一套强硬的政令,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把他的政令称之为恐怖统治,把他称之为暴君。就是因为巴黎人民的厌倦,让所有的反罗伯斯庇尔的各派人物走到了一起,把罗伯斯庇尔等人送上了断头台。
这就是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之后,这些因为反罗伯斯庇尔的人们这才得到了一个统称,热月党人,他们代表着在革命中形成的温和派资产者的利益,因为没有统一的政治纲领,所以在执政之后,采用的是被罗伯斯庇尔送上断头台的丹东的政治主张。
热月党人执政之后,颇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但是,因为本身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他们对经济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可是这样的政策,注定了在本质上是软弱的,也容易造成腐败,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那就是他们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又不能抗拒欧洲一些国家对法国的干涉。
没错,在经济上的放任态度,那么,最先反应过来的便是投机商,政策一松动,囤积居奇、大肆倒卖物资的投机商人立刻活跃了起来,而这样的反应,自然就表现在了物价上,那就是巴黎面包的价格又有上升的迹象了。
于是,代表着下层民众的无套裤汉们又开始了游行、反抗。
唐国大公报对李嫣的电台访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放的。当时,巴黎街头,热月党人正在跟无套裤汉们对峙着,结果上头的喇叭一响,吸引了所有的人的注意力,李嫣对法国大革命的肯定、对路易十六有罪的认定一出口,下面对峙的人,无论是热月党人还是无套裤汉们,很多人都脱下了帽子,开始抹眼泪。
为什么?
因为他们心里一直背负着自己是要下地狱的这种绝望,他们内心的深处,其实非常非常渴望有人能够肯定他们。
很快,抹眼泪变成了小声啜泣,然后小声啜泣变成了放声大哭。
无套裤汉们哭得就跟不满周岁的奶娃娃一样,而对面负责镇压这些无套裤汉们的士兵们也同样一脸惨淡。
无套裤汉们难受,他们就不难受吗?把武器对准自己的同胞,对准曾经一起为了自由和平等而战的战友,好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