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唯我煌煌大唐_作者:无法忘记的遗憾(523)

  别的不说,就说这和亲一事吧。昔年唐高祖李渊在位之初,用的是教坊司的女乐封为公主、贵女和亲,后来才开始用宗室女、李唐皇室的外孙女和亲,在珠玑公主之前,大唐从来就没有过用真正的帝女和亲,这叫诸位大臣如何不议论?就是绝对不会把这话说出口的姚崇宋景两人,他们的心底也十分清楚,哪里是大唐需要用帝女和亲的时候?分明是陛下春秋鼎盛、年富力强,偏偏太子殿下已经成人,陛下忌惮太子殿下,因此才会有此削弱太子殿下的羽翼之举。

  可怜珠玑公主,自幼聪颖,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这话从李嫣离开长安的那一天开始,就没少过,很多人甚至把这件事情跟当年的王皇后联系了起来,说,当初李隆基废了王皇后就是预兆。真的是王皇后不好?或者说王皇后无嗣?宫里那么多皇子,那是摆着看的?还不是陛下忌惮外戚势大,因此才执意废了王皇后。王皇后过世之后,陛下是后悔了,可是那后悔,是做给别人看的。陛下若是真的后悔了,他会让珠玑公主和亲吗?大唐衰弱到了这个地步了?哪里需要真正的公主和亲?

  然后,很多人开始在背后嘀咕,陛下跟太子之间的权势之争,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变化。

  街头巷尾,都是这样的议论。

  无他,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大唐皇室就开始自相残杀,几乎每一位皇帝上位,都要踏着骨肉至亲的尸骨。唐太宗李世民是踏着自己一母同胞的的亲兄弟的尸骨上位的,唐高宗李治也有他的两个哥哥的尸骨铺路,女皇更是踏着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尸骸上位,到了如今的唐皇,还不是踏着昔年的太平公主的尸骨坐稳了皇位的?

  在大唐臣民的眼里,无论是唐皇动手,杀了太子瑛,还是太子动手,踏着父亲的尸骨上位,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都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珠玑公主和亲?

  这根本就是大唐开国以来,根本没有之事!

  长安城里对珠玑公主和亲一事的热度还没有下去呢,珠玑公主竟然派了使节来长安,长安城里哪里不轰动的?!

  当张裕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车队进入长安城的时候,沿途的百姓都忍不住夹道欢迎,并且对着他的车队指指点点。街道两边的酒肆,甚至有人凭栏喊话,问及李嫣的现状。等他们知道,李嫣出去了不到半年,就已经是左右一万多人的部落首领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

  第283章

  张裕回京的动静实在是太大了,以致于连姚崇宋景这样的宰相都得了消息,纷纷求见皇帝。

  兴庆宫内,莺歌燕舞,一片繁华景象。

  从某个角度来说,唐皇李隆基其实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曾经跟普通人一样奋进过,如今上了年纪,失了雄心壮志,越发看不得别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王皇后不好?

  李隆基自己就知道,当初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作为他的王妃,王皇后就助他良多。后来太平公主势大,又是王皇后帮忙斡旋、周全,这些功绩,李隆基桩桩件件都记着。就是他不记得,周围的人也会提醒他记得。

  可就是因为周围的人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他的荣耀有王皇后的一半,他才会荣不下王皇后。因为他觉得,他才是皇帝,天下是属于他的,人人知王皇后而不知他,是对他的冒犯。

  同理,女儿珠玑公主和儿子太子瑛也是如此。

  李隆基曾经喜爱过女儿的乖巧,儿子的听话,可是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他就不那么喜欢了。他觉得,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荣耀皆来自于他,只能接受他的赏赐,但是,人民更爱戴他的儿女而不是他,这绝对不行。

  这就是李隆基。

  而唐宫之中,没有人比武惠妃更加清楚他的这种心态。

  所以,当大臣们求见李隆基的时候,武惠妃并没有走开,而是坐在边上,看着李隆基询问高力士,这些大臣们求见是为何故。

  等高力士开口,是为了珠玑公主之事的时候,看见李隆基皱起了眉头,武惠妃立刻道:

  “高力士,珠玑公主离开长安才半年,就在关外坐拥一座人口过万的大部落。此事当真?”

  李隆基当时就愣住了:

  “爱妃知道?”

  “陛下,臣妾知道的可不止这个呢。臣妾还听说,当年高祖皇帝的玄甲苍云和太宗皇帝的天策府精锐,都在珠玑公主的手里呢!若是当年陛下手里有这两支奇兵,当初也不用在太平公主面前受气了。啊,臣妾失言。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