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很快就通过高力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面,杨玉环也知道了。
杨玉环虽然深受李隆基的宠爱,可是她一直没有儿女,这也是她最担心的地方。她很清楚,自己的娘家哥哥姐姐们已经把公主们都得罪死了,而唐皇的年纪也越发大了,她剩下皇子皇女的可能性越发来得小。在这个时候,她哪里能得罪了李嫣这位大权在握的公主殿下?
杨玉环只能跪在李隆基面前请罪。
如此乖巧又楚楚可怜的杨玉环,李隆基如何不爱怜?
他就道:“珠玑这孩子也真是的。她如今已经是大漠上的霸主,北域的君王,怎么眼皮子还是这么浅薄?一张玻璃方子都舍不得?”
杨玉环不敢接口。
高力士不得不道:“陛下,大漠苦寒,物产贫瘠,多年以来,公主殿下都是靠着玻璃从大唐收购粮草以养活子民的。如今国舅盯上了公主殿下手里的玻璃方子,公主殿下能不恼吗?”
李隆基就道:“就你知道!珠玑那丫头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汤!你净帮着她说话!”
说着,就撇下高力士,去逗弄杨贵妃的那只白鹦鹉去了。
李隆基不在乎,可杨玉环哪里不清楚的,她派出了使者,把自己的哥哥一通好骂,责令杨国忠不许打李嫣和玻璃方子的主意。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那些公主、驸马们在背地里暗暗高兴——你杨玉环是什么身份,要不是珠玑给你撑腰,就是出身弘农杨氏又如何?你真能坐稳这贵妃之位?
可是杨国忠并不服气。
他特地进宫来见杨玉环:
“妃君又何必在意一个和亲公主!”
“你住口!”
“妃君!珠玑公主势大,已经惹了万岁的眼,要不然,万岁如何需要抬举安禄山?还不是为了防备她?如今安禄山已经认了妃君为义母,比起珠玑公主,安禄山与妃君,还有我们杨家的关系可不是更近些?妃君,亲疏之别,还请妃君明察!”
杨贵妃听说,沉默了。
天宝三年,安禄山认她为母,做了她杨玉环的养子。并且每次进宫朝见皇帝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皇觉得奇怪就问原因,安禄山回答说:“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銛以下的杨家兄妹们一起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这也是杨国忠会说安禄山跟杨玉环和杨家的关系更近的原因。
第312章
看杨玉环不说话,杨国忠越发来劲。他道:“妹妹,我只是你的族兄,可是有些话,我压在心里很久了,不吐不快。外面都说,您能坐稳了贵妃之位,多靠了她。可是在我看来,却是她利用了您,处处占您的便宜。别的不说,就说您得陛下的宠爱,这跟她有什么相干?靠的还不是您跟陛下想得?!可是看看她,攀咬着您,这些年,光从长安、洛阳两处就弄走了多少钱?又得了多少的好处!安禄山还知道奉承这你呢!”
杨贵妃抬起了头,怒道:“那你可看到灭亡了的回鹘?如果不是她,大唐的北疆能如此安生?陛下能高枕无忧?”
好大喜功的杨国忠万万没想到杨玉环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当时就愣住了。
杨玉环道:“你盯着的,不过是钱财二字罢了。可是你可想过,如今外面是如何看我们的吗?是,珠玑的确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与她也从来没有见过面,甚至连她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可当初我刚成为贵妃的时候,就是她主动示好,给我送了贺礼。因为有她,有她的大军在背后撑着,以咸宜公主为首的诸位公主才不敢放肆。你盯上了她手里的玻璃方子,外面的人看到的,却是我,忘恩负义!”
北疆地域广袤,可土地贫瘠,出产不多。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需要贴补。而玻璃,就是李嫣的重要财路,也是她贴补手下的军民的重要财路。杨国忠紧盯着李嫣手里的玻璃方子,不是挖李嫣的根是什么?没了军饷,李嫣拿什么养着她的军队?没了钱粮,她的军队不哗变吗?这跟要了李嫣的命又有什么两样?于公,李嫣不但灭了大唐北方的强敌回鹘,她还是大唐天然的盟友,就是因为她的存在,大唐的北方才如此安生!若是没了她,北方若是出了新的异族怎么办?大唐本来就缺领兵大将,可偏偏这样,李林甫还容不下皇甫惟明!
杨玉环不傻。她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可是她什么都不能说!因为皇帝忌讳后宫干政,所以她不能说。但是史书上的故事,她就是没有读过,也听人说过,她知道,一旦出了什么事情,最后背负骂名的人,肯定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