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天生是学少林武功的料啊!然而方丈并不开心。
就这样,叶静秋开始了她在少林寺长达十年的习武生涯。天刚擦亮的时候,少林寺的晨钟便响了,所有年轻僧人都立刻起床,前往少室山下的小溪担水。此举一来是为了寺中用水,一来也可锻炼僧人的臂力,只是山路如此崎岖,要提着两桶满满的水上山,不知有多么艰辛,许多年轻僧人都有些受不了,累得气喘吁吁,差点趴在半道上。然而……叶静秋一身素衣,身姿窈窕,轻轻松松地将两大桶满满的水提上了山,面不红气不喘,一路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众僧眼中露出崇拜的目光:不愧是佛祖亲选的人,了尘师妹真是天生神力啊!
站在山顶观看众僧提水的方丈:辣!眼!睛!
提水完毕,便到了早课时间,所有僧人聚在大雄宝殿听方丈讲禅。叶静秋听得尤为认真,她的悟性又高,短短十年,佛法已然高深,经常辩得方丈都哑口无言。每到此时,方丈心里都会极为郁闷,他只要一想到日后别人会说少林寺的了尘大师真是一代女圣僧,再想象一下叶静秋身披袈,裟,花容月貌的样子,就会觉得喉头梗了一下。假如他生在一千年后,一定会知道这种心情名为:心塞!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叶静秋终于将少林七十二绝技都学全了。此时的她仍如十年前一般容色皎皎,嫣然一笑似芙蕖映水,只是却力能扛鼎,铜皮铁骨,进可拳打山林虎,退可胸口碎大石,画风堪称一绝。
“方丈,弟子功力已成,望下山普渡众生。”
“去吧。”方丈笑容慈悲,宛若佛陀,他看着叶静秋远去的背影,内心只有两个字:快!滚!
第3章 金刚怒目
自少室山而下,叶静秋一路跋山涉水,以天为盖,以地为庐,及至终南山一带,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在荒野中露宿一晚。傍晚时分,她钻木取火,给自己做了一顿素斋,谁知那香味顺风而去,竟勾来一个老乞丐。
“嗯~好香啊!丫头,你做的什么?勾得老乞丐我肚里馋虫都起来了!”洪七公大老远就闻着这味儿,登时寻香而来,蹲在锅旁耸动鼻子。
“老人家,你要来一碗吗?”叶静秋笑着递给洪七公一个化缘用的钵。
“好味道!”洪七公盛了一钵后立刻品尝起来,他吃了几口,只觉背上大汗淋漓,身心酣畅,不由赞了一声。
“好吃的不是素斋,而是那口小锅,一户农家用它做了十几年的八鲜汤,汤的鲜香麻辣早就渗到锅里去了,所以无论用它煮什么都是美味无比。早些时候这户农民家的儿子生了重病,没钱医治,恰好我借住在他们家,便上山采药治好了他们的儿子,他们无以回报,便将这口锅送给了我。”叶静秋将锅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她这一路上除恶扬善,倒颇有些薄名。
“原来是这样。”洪七公顿时觉得这顿饭更美味了几分,他见叶静秋身着袈、裟,便问道:“丫头,你生得如此貌美,为何入了空门?”
叶静秋低眉颔首,面目庄严圣洁如佛祖座下的莲花,她双手合十,虔诚道:“佛可救世人,我今入空门,当以普渡众生为愿,即便深坠阿鼻地狱,亦不改此心。”
洪七公内心不以为意,他从不信神佛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世间多少人每日念经礼佛,祈求一世安乐,却只不过是逃避现实的懦夫?但见叶静秋心思纯善,又虔诚至此,他心中也是尊敬的,便决定护她走出这荒郊野岭,免得她半路遇上山贼,也算报了这一饭之恩。
第二天,叶静秋一大早就起程了,她与洪七公一路上讲解佛法,因见闻广博,才华横溢,连洪七公这个对经文不感兴趣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顿时令洪七公对她更添几分喜爱,甚至生出了教她几招打狗棒法用于防身的心思。然而还没等到他传授招式,他们便碰到了一伙山贼。
“哈哈!今儿可真是福星高照,刚抢了一伙商队,就碰上了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娘子!”山贼们笑得得意又猖狂,他们的刀上滴着血,身后是一车一车抢来的货物和银两,其中一个山贼的马背上还坐着一个哭泣不止的小姑娘,她生得好看极了,想来是被山贼抢来做童养媳的。
“老乞丐,哥几个今天心情好,饶你一命,还不快滚!”山贼们对衣衫落拓的洪七公毫无兴趣,邪肆的眼神都落在叶静秋身上,心里想着一些龌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