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颔首,沉吟道:“如此,太后也不宜见外臣之女了。只是姐姐要劳累了。”
眉庄愣了愣,冷冷笑道:“自有皇后和胡昭媛去当贤媳,我去凑什么趣。”
甄嬛看她一副清疏的模样,知晓她是被太后伤透了心了。而她这般对太后漠不关心,不禁让甄嬛想起颐宁宫之事——她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想法惊着了,种种细节汹涌地窜入脑海,翻腾不休。
“嬛儿,想什么呢?”眉庄笑吟吟地望着她,有些疑惑,“你放心,我一早让采星送了补品过去,都让太医瞧过了的,并无不妥。你毕竟有着身孕,不宜亲自去,让槿汐代为探望也就是了。”
甄嬛有片刻的失神,凝神细看着眉庄的脸庞,然而很快笑起来,赞道:“若论稳妥,唯你而已。”说着便命槿汐去准备。
终究还是失了兴味,两人寥寥数语,便各自散了。
眉庄等人正式的册封礼最终定在了八月十五合宫团圆的日子,玄凌说是借着这喜事给太后冲一冲病气。甄嬛将册封礼循了故典,又因胡昭媛而着意吩咐办得热闹些,嘱咐了槿汐一应安排,又唤李长去回禀玄凌。
做完这些,便是玉娆的姻缘了。甄嬛让沐黛小心打探清楚了,便在一个七月流火的午后由玉娆陪伴着出了门,一壁走,一壁环视左右风光。
彼时天气宜人,莲碧无穷,格外使人心静。甄嬛全无观景的心思,玉娆倒是在后面扑蝶玩得开心,冷不丁见前面走出个眼熟的男子,弱冠年纪,锦衣华服之下,年轻朗然的脸孔微有与年龄不符的冷清神色,细细辨认,他的轮廓与眉眼与玄凌和玄清有几分相似之处,正是先帝幼子平阳王玄汾。他拱手,安静道:“贵妃娘娘。”
因着他与玉娆之事,甄嬛勾唇一笑,和气道:“九弟好。”
甄嬛唤他“九弟”,这般熟稔而亲切,完全是姐姐的口气,而不是循礼的一句“九王”。玄汾感知到难得的温和与亲切,眼眸瞬间明亮起来,微笑时露出洁白的一颗一颗牙齿。他这般冷落的少年,微笑起来却如涓涓暖流,煦煦阳光,身上的明蓝色提方格纹茧绸长衫微微颤动,亲王贵重中自有一份少年儿郎的颀颀英气。
再揖手,已换了口气,道:“贵妃嫂嫂。”
甄嬛瞥一眼玉娆,轻笑道:“九弟是皇上的亲弟弟,我也不愿拘那份俗礼,冒昧叫一句九弟了。”她打量他两眼,又含笑道:“天气转凉了,九弟怎么穿得这么单薄,该加些衣裳才是。”
他恳切道:“多谢贵妃嫂嫂关怀,方才母妃也提醒了。只是玄汾觉得太过饱暖会叫人意志软弱,故而择了单薄些的衣衫来穿。”
甄嬛将玉娆眼底一抹欣赏收入眸中,一面点头赞叹:“富贵太过往往叫人堕落,九弟能有这分警醒是很好的。只是身子到底也要紧,若身子坏了,再肯意志坚强又有何用呢?”
玄汾再鞠一礼,恳切道:“多谢嫂嫂关怀。”他笑时一对眸子烁似寒星,倒似极了玉娆明眸点漆。
知晓玄汾是入宫来向庄和德太妃请安的,于是问了太妃起居安好。正絮絮间,他蓦然一望甄嬛身后,却见芽黄轻衫的玉娆好奇地看着他,那一脉绫裙似拢住了一褶一褶阳光,轻灵如四月带着花香的风,叫人见之欣悦。
玄汾暗怪自己不察,忙退开一步,垂首道:“这位未曾见过,不知是……”
甄嬛明了他的心思,招了玉娆上前执了她的手道:“九弟不必见外,这是我娘家小妹,暂住宫中陪我的。小妹年幼不懂事,轻易不出来走动,难怪九弟觉着眼生。”
玉娆素来伶俐,虽只听了半句,但如何不知玄汾做何猜想,不觉涨红了脸,跺脚冷笑道:“难不成略平头整脸些的都要嫁与你那位皇兄么?我偏偏就不是。”
玄汾大约没见过宫眷这般口无遮拦的,不觉惊愕抬头,目光方落在玉娆秀脸上,不觉一怔,旋即脸上一红,忙低下头去。
这般一见钟情的戏码,甄嬛也曾对玄凌用过,只是不及这二人是真正的情真意切罢了。她轻轻拉一拉玉娆的衣袖,嗔笑道:“什么嫁不嫁的,女孩子家嘴里没半句遮掩的。”说罢向玄汾笑道,“我家小妹被母亲娇惯了,难免不懂宫中规矩,九弟不要见笑才是。”又促玉娆道,“还不见过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