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蜕变让霍氏很满意,她知道凡事都有个过程,这样刚刚好,只有经历了这些事情,林黛玉才可能慢慢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一个担得起事儿的主母。霍氏期盼着,林黛玉能够成长起来,跟孙儿和和美美的共度一生。
夫妻之间就是如此,共同成长才是正道。如果只有一个走的快了另一个被拉下的就很有可能出问题。而和谐的夫妻关系对所有事情都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对未来孩子的教育。
霍氏对此深有感触。
作为过来人,她真切地希望,孙儿们个个都能顺顺利利,哪怕日后没有她的呵护,也能过完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
不过,千百个人有千百种过法,霍氏并没有干涉过多,她得留空间给他们自己成长。而林黛玉与许之嵩都没有让她失望,这两个她最喜欢的孩子,一如既往地让人满意。
很快,三场考试就都完成了。
殿试就在四月初,当然了,能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也是个大问题。礼部在学子们散完以后,开始了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弥封、抄录、校对、套封再到考官审阅、开封落卷。等忙完了这一些列的事儿,还要由德高望重的朝堂高管在审阅一次,排好名次,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等张榜之后,还有复试,殿试。
许之嵩几乎可以说一个进士出身是妥妥的不会跑,可到底名次如何,就要看考官的批阅了。等待的过程中,许道郢也将人叫到了书房,通过许之嵩口述自己的策论文章来判断他的成绩。
前两场都是点对点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什么可以发挥的空间。策论不一样,主考官的喜好问题,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了,许之嵩研究过这位考官的习性,对他可以说是有些了解。这位陈大人并不喜好奢靡华丽的文风,更侧重于实干务实的,有真材实料的内容,许之嵩觉得自己应该是没问题。当然了,他也没有明说,因为这样的自夸有点儿像是自我感觉良好,让人不舒服。
不过等许道郢听完了他的复述,也点头,儿子这策论应该是稳了,他心中得意,面上却一点儿都没有表露,岔开话题道:“也该去林家拜访一番,好生跟你未来岳父大人探讨一下,他陈大人兴趣相投,肯定比为父更了解陈大人。”这件事当然得让林如海也跟着高兴高兴,让许之嵩去,林如海一听应该就能明白了呢。
果不其然,十五日后,张榜时,许之嵩的名字赫赫然就在第二位!
第64章
复试在保和殿举行, 其实就是核实这些人有没有作弊, 是不是真的有真材实料。当然了,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从中筛选出去殿试的人选, 毕竟,面圣还是件挺神圣的事情, 这些人的礼仪还是需要过关的。
这些选中的学子们,除了要应对殿试当天的考试题目之外,还要进行基本见驾的礼仪,对他们进行二次筛查,以防混进来什么不明人物。
四月初, 殿试如期举行。
许之嵩穿上了礼部发放的学士服, 带上自己的工具箱,坐在马车上,往皇宫出发。这一次林黛玉没有来送,她正在家里享受最后的未婚时光,婚期定在五月中,殿试的结果出来以后, 就该忙活他们的婚礼了。
眼下三书六礼基本上走完, 只差最后这一步了, 两人都觉得日子变得有些难耐。许之嵩还好些,毕竟有事儿忙活着, 除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也就是梦里头被自己的美梦笑醒罢了。倒是林黛玉, 也没有机会出门,每日闷在家里,只安心准备着,一边给许之嵩写信抒发下自己的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
太和殿里头,两位陛下钦点的内阁大学士作为考官,六部的尚书都在边上监考,龙椅上安坐着的皇上一声令下,殿试便开始了。昨日皇上就已经定下了今日的题目,并交给读卷官密拟,誊抄在考卷上,封好等待今日下发给各位考生。
许之嵩跟在打头的第一名的身后进入太和殿,低垂着眉眼,安静有序地往自己的位置走去,并且快速地坐了下来。今日是礼部尚书在其他部门提调的人帮着执行受卷、弥封、收掌、印卷以及填榜的事宜,他细细观察,却没有发现熟面孔。
很快许之嵩就在皇上下首看到了站着的履亲王。
这位王爷倒是挺亲民的,平素跟下属也亲近,许之嵩跟着他爹和林如海见过几次,但是没有交谈过。他估计,这个履亲王应该记得自己。
在皇帝以及众位大臣的看顾之下做题,对考生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饶是许之嵩这种自诩定力过人的考生,也难免微微有些慌乱。他深呼吸,提了提气,轻轻磨墨平复心情,等好一些了,才审题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