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不过从国内迁移来的百姓们到底没能住上新建的房屋。要知道在后世倭国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 几乎时不时就会来一出地震预警, 何况是现在。这不,移民还未迁移来呢,一场颇大的地震便袭来。刚刚修筑完成的总督府就倒塌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却让永璋(恪靖)的心瓦凉瓦凉的。
该死的, 当初是谁建议修筑砖瓦结构的总督府来着,还三层,这下一层都不剩了…
永璋(恪靖)脸黑如墨的对随行官员道:“重修,就按照安南、椰城两地的标准重新修总督府,别再给爷搞什么与众不同了,爷现在只有一个要求,结实耐用。”
好吧,经过因地震、刚修筑完善的总督府邸倒塌一事, 永璋(恪靖)对于什么为了体现‘庄严’而修三层的建筑物,已经失去了兴趣。永璋(恪靖)觉得就按照大清国内以及安南、椰城的总督府的规模、样式来修就成, 即美观又结实耐用,他以前定是脑子抽筋了才会觉得工部给出的总督府设计不错。
其实讲真心话, 工部给永璋(恪靖)的总督府设计图还是很不错的, 但却没有考虑到或者说没想到倭洲会是多地震的地方, 所以才修筑好的三层总督府邸才会……
这一次重新修建总督府, 修了足足半年的时间,才赶在移民全部来倭洲之时修筑完成。
倭洲总督府第二次修筑完毕后,永璋(恪靖)一边亲自坐镇安排移民安居、开荒、落户事宜, 一边忙里偷闲,抽空给乌行云去了一封厚厚的书信。
这信嘛,中心思想自然是哭诉自己来到倭洲任职后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
乌行云接到信后,第一个反应是‘你他妈逗我’,第二个反应则是将信来到李元昊跟前,冲着李元昊感叹道:“朕现在觉得有句俗话说得真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所以…”李元昊很是镇定的道:“你打算满足你的慈父心,按照永璋在心中所提的要求,再给永璋支取千八百万的经费。”
“再划拨经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乌行云很是肯定的道:“朕尚且还缺银子,尚还想他将倭洲发展起来后,每年多多给朕税银,好让朕不再扒拉自己的私库填补军需财政不足,朕哪有多余的银子再给他…”
“那就回信让永璋自己想办法呗!”李元昊道:“不过既然你说了,永璋此回写信回来,不过是哭诉自己的不易,那么这言辞方面倒要斟酌一二。”
李元昊此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自己才疏学浅,写不来高深文艺、措辞优美的回信,让乌行云这个做皇阿玛自己写回信。李元昊如此意思,乌行云自然是听明白了,当即道:
“不需多斟酌,只白纸一张,上写‘朕知道了’四个字就成。”
如此回信,你确定不会把永璋(恪靖)反郁闷吗……
莫名对这幕喜闻乐见的李元昊直接拿过笔墨纸砚,上写‘朕知道了’四个大字。待墨迹干透后,便装于空白的信封之中,让侍卫通过官方驿站的渠道,将信传给远在倭洲搞建设的永璋(恪靖)。
永璋(恪靖)收到信后的反应暂且不表,只说永璋(恪靖)率先前往倭洲任永久总督后后二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乌行云下令对金川用兵。
金川位于川西北高原,因属于多民族混居县市,时常会有民众受白莲教等乱党蛊惑,与当地官府发生冲突。乾隆十一年,藏民、羌民等数千人受乱党挑唆,聚众攻陷金川县。金川县知府‘幸运’逃脱之后,便将讯息上报朝廷。乌行云接讯后,当即下令对金川用兵。只不过一去一往、信息流通之间,受当时情报信息限制,就算大清中枢政权反应迅速,大军开拨往金川也用时数月之久。
不过好在大清如今兵强马壮,区区数千人的乱民,根本花费不了多大的功夫,便能很快剿灭。所以即使乌行云下令对金川用兵,他的目光也没有放在这事情上,而是放在了洋人定居大清的事上。
从乌行云下令成立皇家商社,放开对方贸易以来,陆陆续续便有很多洋人选择在福建等沿海地区潜住,就连身为都城的京师偶尔也可见金发碧眼的洋人。
洋人越来越多,也就带来了一些、比如治安安全方面的隐患。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间,潜住于福建福安县的天主教教士以主的名义,蛊惑男女共两千余人入了天主教。福建巡抚周学健上奏说,男女混处一室,有伤风化,建议朝廷下令将天主教徒驱除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