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诚)故人长绝_作者:何惜一行书(142)

2018-09-12 何惜一行书

  去集训基地的卡车是苏军提供的,平原上的雪还没有化,春天的阳光却已经很好了,春风依旧寒冷,将雪沫扬起,像飞扬的雾。不知道谁先起的头,队伍唱起了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

  回头望去,东北的山林立在远处,安静地看着他们。

  END.

  送给大家一篇东北抗联的小番外

  给大哥换了个化名【岳阳】,因为岳阳——楼。

  阿诚哥表示好冷的梗哦,嫌弃。

  第七十四章 番外4.后记:最后的最后,以清风赠你

  瑞士与法国相邻,风情却与法国不同。

  明楼和明诚上午去图恩湖溜达了一圈儿,中午开车回了英特拉根市区,阿诚信誓旦旦说不会迷路,然而到底是高估了瑞士那随性的地图精准性,到了教堂时,依旧是晚了一刻钟。

  明凡穿了亚麻灰的格子西装,刚刚从大学的课堂上赶过来,跑出来给了阿诚一个拥抱:

  “阿诚哥!”

  回身规矩的给明楼一个鞠躬:

  “大伯好!”

  阿诚拍了拍明凡的肩膀:

  “没大没小,我多大岁数儿了,还阿诚哥?”

  “阿诚哥永远是阿诚哥。”

  明楼哼了一声,自己迈步往往教堂里走:

  “你大伯也永远是你大伯,你家先生呢?”

  “先生陪着逸阿姨去买花了,马上就来。”

  几个人说着进了教堂去,乐倩文穿了一身藕荷色的裙子,正和几个人说话,回头看见他们,飞奔过来,她已经是个年近四十的女人了,却依旧像个小姑娘。明凡看了她身上的装扮,问:

  “倩文姐,你怎么没穿婚纱?”

  乐倩文眼睛笑得弯弯的:

  “我不穿那个,我就爱这套裙子,我觉得挺好的的,徐先生也说好看。”

  阿诚笑了,把包好的画送给她:

  “他喜欢是最要紧的,新婚快乐。”

  乐倩文接了画,将它抱在胸前,探着身子去看明楼,抿着嘴逗他:

  “唉,没能做成你们明家的媳妇儿,有时候想想也挺遗憾的,我阿诚哥这么好,是吧?大哥?”

  阿诚无奈的把这对冤家隔开:

  “行了吧?你就别欺负他了,都要成家了还不稳重些?”

  明楼从上衣兜里拿出那块价格不菲的手表,将它塞到乐倩文的手里,嘴上却不饶人:

  “她要稳重起来,不得把自己怄死了......给你家徐先生的。”

  乐倩文笑吟吟的接了手表,转身招呼她的爱人过来。那是个很绅士的男人,长相普通,气质却出众,在人堆里立着,总是一眼就瞥见。

  他走过来,同几个人握手,对阿诚翻译的几本书赞不绝口。

  等明台和逸欣赶到的时候,婚礼差不多要开始了,两个人悄悄坐到明家一行人身边去,小声和明楼明诚打招呼。他们昨天才到的瑞士,还没有倒过时差,脸上多少有些倦色。

  逸欣是明台几年前在一次美国的展览会上认识的,两个人都对彼此没什么感觉,却不知道怎么就慢慢在一起了,恋爱,结婚,平淡得好像就该这样似的。

  逸欣的父母在抗战伊始便来到了美国,她对战争的所有印象都来自于美国报纸上的报道,用她的话说,战争仿佛是远方的一个噩梦,梦里有她的故土,让她渴望又害怕。

  她的性格不像曼丽,和锦云亦是不同,自由,浪漫,有主见,对一切都抱着十成十的兴趣,然而却又文静,平和,与世无争。

  “我觉得她并不需要我,她自己跟自己就能玩儿得挺好。”

  明台曾在信里这样和阿诚抱怨。

  今天她忽然起意,要送倩文一束中国的花儿,于是辗转整个市区的花店,把一切跟中国有关的花儿都凑了个整齐。阿诚坐在她旁边,整个都被她怀中花朵的香气笼罩了,他一低头,一支白色的花儿正在他的眼前。

  是一枝白玉兰。

  婚礼正在进行,阿诚望过去,那个曾经和他一起在北平的风雪里战斗过的姑娘,如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我虽然是个坏人,但心里住着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