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诚】长歌行_作者:阿涛ckann(116)

2018-09-12 阿涛ckann

  最终是明镜亲自下厨做饭。

  明镜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过厨房了,明台三五岁那时候,撒娇得厉害时,明镜有时候会做点点心给他。以后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要么是兄弟几个生辰,要么是明台那个小祖宗生病撒娇。等到明台也成年了,明镜就干脆不进厨房了。

  两碗面,一碟青菜,一碟豆腐炒肉片。

  姐弟俩相对着,明楼夹起面条,还没有入口,就知道是当年熟悉的味道。

  父母刚走,家里只有他们姐弟俩,产业七零八落,有人虎视眈眈的,明镜不上学了,整日里在外奔波,却不许他管一丁点外面的事情。工厂和公司要钱周转,银行贷款要还,最难的时候,两人都靠着明堂接济过活,家里也没有佣人。

  当了十几年大小姐的明镜亲自动手做饭,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学会了换着花样做饭菜给明楼。再难,她也没有让自己的弟弟受过一点儿委屈。

  恍惚间两人都还是当年的模样。

  外面风雨飘摇,两人却能在家里,一起吃一碗清汤面,明镜把碗里的蛋给他,他把自己的面条分给明镜……

  “德行。”明镜半是笑半是哭,“我是多少年不下厨了,你都能难吃哭了?”

  “哪里,”明楼擦擦眼睛,“比明台煮的好多了。”

  “你指着他给你做饭……”明镜给他夹菜,“成日里,你们哥俩不是可劲地使唤人家阿诚?”

  明楼还是觉得和明镜说起这件事情,太过尴尬,“大姐……”

  “我知道,但是我又什么都不知道。”明镜夹了菜给自己,“人啊,一辈子,太怕孤单了。”

  49

  列车走了三日两夜,才到的北平。

  下车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原本是上午到的,然而铁路的运力这些年来就从来没有满足过客运货运的需求,又碰上打仗,途中列车停了许久,给军队的补给让路。

  明诚来之前给方家和明家在北平的产业经理都挂了电话,经理倒是一直在车站等着他。

  “阿诚先生。”莫经理拎过明诚手中的行李,“原本我给您订了酒店的住处,不过董事长来过电话,说是您要去方家,还说产业上的事情不是特别重要的就不要来麻烦您了。您看您现在是去……”

  明诚倒没想到明镜突然还管起这些来了,他看了看腕表,已经是十二点过了,“太晚了——你是开车来的吧?带我去酒店。我走这一趟确实不是来查产业的账目的,你们不必太过在意,正常经营就好了。”

  莫经理苦笑了一下,“也就勉强支持吧,北平不比南京,明董事长是看在我们这些好歹也跟了明家多年的人的份上,勉强支持着,也算给我们口饭吃。”

  “已经这么艰难了么?”明家在北平的产业很少,也就几家店铺和一家面粉厂,明诚没有亲自经手过这边的事务,“需要我去找点门路?”

  “您上车吧。”莫经理没有带司机,亲自开车,“北平……这门路不找也罢,无底洞一样的,那么多方势力,又搭着外国人,还有最近学生也发疯,军统也发疯,查共党,警察局一日发疯一日不发疯的——啊,您住酒店的话,我还是给您打点一下,否则日日上门来查,烦也烦死了。”

  “还亲自开车?”明诚见莫经理似乎眼神也不是很好,开车也有点吃力,“底下的人晚上不加班?”

  “哪能呀……这车还是以前明董事长买的,也很久不开了,油钱,维修钱,都是钱。我实话说了吧,我现在也雇不起司机了——北平的米价,忙活了一个月,给底下的人发了工钱,我自己的小儿子尚且不能顿顿吃上白面条。”莫经理扭头对明诚说道,“原本我也跟明董事长提过,这边的产业都是在贴钱,不要也罢,明董事长体恤,说我们这些人,几代都在北平,不想离开家乡也是有的,贴些钱就贴些钱吧。”

  北平的经济形势比明诚想象中的要糟糕很多。这段时期在南京的财政司,他经手的事情已经够触目惊心了,南京的经济也一塌糊涂,但是也不至于让一个产业经理吃不饱饭。

  “有难处就说,大小姐体恤你们,我自然也帮你们,我走一趟,有点公事,先生在南京财政司供职,也不是帮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