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诚】长歌行_作者:阿涛ckann(32)

2018-09-12 阿涛ckann

  “我兄长找上门来和美国那几个家伙脱不了关系吧?”

  前后的事情串起来想想,明诚也明白了十之八九。

  那批物资之前就是他们运走的,想来也是那时候碰见的方孟敖,“间谍这几年招人都不上课了是吧。”随随便便就透露这些信息,万一不是,或者方孟敖不是好人,简直就是把明诚和明楼往死地里送。

  明楼想得更清楚,“你兄长,看起来就是一脸英雄好汉。”

  长年地飞行死亡航线,那样艰苦的环境,明诚也知道方孟敖的不容易。自己在上海周旋于各方人士之间,平衡各方势力,背着汉奸的骂名,终究过得还是世家少爷的日子。

  再不济,他还有家,还有家人。

  方孟敖常年的,一个人,孤独地来去在雪山之巅,蓝天白云。连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家国亲人都放在心里,一月一封书信,一年十二封,十二张照片。触摸不到任何血肉的温度。

  报国,是信仰,又有谁,不曾孤独呢。

  明诚是刀子嘴,比豆腐还软的心。

  第二日还是置办了一大堆的东西给方孟敖,全部堆去梁仲春的宅子里。连着几日都去找方孟敖,绝对不空手。

  方孟敖还记得那日明诚愣是在一堆账目之中找出一百块钱的缺来,拿不准自己的幼弟到底是缺钱还是不缺钱,又想,幼弟就算管着明家一些钱,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临走时,怎么也不肯收,非要明诚留给自己。

  “给你你就拿着。”明诚纵容明台那个混世魔王惯了,“上海什么没有,你回了军营,还能有这些东西?”

  “你留给自己不好?”方孟敖意思是明诚自己偷偷收着用,“我回了军营,有饭吃有衣穿就行了,哪里讲究这些。”

  梁仲春看出了些门路,“孟先生,阿诚不缺这些东西。明家大半产业都是阿诚经手,他真想要,会没有?”

  “你不收我不高兴了。”明诚甩出了撒手锏。

  “我憋着口气就来找你,什么也没有给你。”方孟敖看着自己幼弟,这么出色的一个人,“我回去之后给家里捎信……我身上也没有什么东西,这个你拿着吧。”

  是那张全家福,泛黄得很厉害了,看来是方孟敖一直拿着,常常看的东西。

  明诚顿了一下,收下了,放进了自己的皮夹子里。

  “那个给我好么?”方孟敖看见明诚皮夹子里有一张他和明楼的合照,问得有些小心翼翼的,原先他想拉着明诚照相,但是明诚做了那么多年的特工,习惯使然,除了自己的家人和必要的大场合,是从来不照相的。

  明诚不可能给的。然而他从衣兜里拿出一个信封,“你拿着这个吧,我现在不大照相,有几张以前的旧照。”

  方孟敖是深夜里离开的,走得是海路。带着那些货物,他的兄弟能多几分活命的希望的货物。

  他打开了信封,里面确实是几张照片。

  十岁的明诚,站在明家的院子里,笑得轻轻的,有些拘谨。

  十五岁的明诚,在客厅里,弹琴。

  二十岁的明诚,在巴黎的一个镇子上,支了个画架,在涂抹着什么。

  还有一张,现在的明诚。

  他说不照相,却还是单独照了这一张,一身挺括的风衣,一丝不苟的头发,笑容清淡,眼神清澈。

  “三十年骨肉分离,生疏本不是所愿,明诚这些年混迹人情世道,走的和兄长不是同一条路。然血肉情深,从来不舍。望安好,来日再见之时,当是和平之日,共唱凯旋之歌。”

  明诚的字,飘逸,却有风骨。信纸太薄,方孟敖折得很小心,生怕有所破损。

  他把信封贴身放着。看看舷窗之外,黑夜里的大海一片宁静。

  他以为三十年,早已心如死灰,今日今时却汹涌澎湃,八尺铮铮铁血男儿,泣不成声。

  兄弟都许了国,家是纸上的字眼,然而亲情,是血液之中的信仰。

  13

  重庆,方公馆。

  大年初十的那一日,明台一家被邀请至方家做客。

  往日里明台都是一身长袍,朴素得很,还装模作样地带着眼镜,扣着顶绅士帽子。

  可是方步亭是什么人?

  与其故作伪装,不如不装。演到深处,把自己变成那一样的人,才是最真实的。

  明诚每个月都能通过各种门路给他捎东西。明台知道自己哥哥的本事,但是他也知道他的大哥要是管他这些才有鬼了——顶多是要钱给钱,你爱吃不吃爱买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