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荀令[三国]_作者:yana洛川(109)

2018-09-10 Yana洛川

  没有?

  朝中怀有异心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大多数都是心向汉室,都是儒家出身,忠君的思想早就印到了骨子里,就算有些不大不小的毛病也掩盖不了他们是汉臣的实质。

  皇帝主动要求退位,如此荒唐之事简直闻所未闻。

  尧帝禅让是因为虞舜有大才,现在皇帝只一句话就想要退位,接任者为谁,朝中动荡谁来解决?

  但是刘辨不管这些,他受够了这种生活,既然做皇帝不能让他自在,那他就不做这个皇帝,谁爱做谁来做好了。

  一直被管束着还好,但是在长安荒唐了一段时间之后,刘辨对现在处处受制的日子越发不满,对身边人的怨气也越来越深。

  他是皇帝,大汉最尊贵的人,可是他现在有半点尊贵可言吗?

  那些人明面上对他恭恭敬敬,背地里指不定怎么嘲笑自己,身为皇帝却被禁锢在小小的宫室之中,从古至今哪儿有他这么窝囊的皇帝?

  自己心里不舒服,刘辨也不想让旁人好过,这破皇帝他不当了!

  自小被何太后宠大的刘辨不知道皇帝对他来说究竟是多重要的位置,也没有想过何太后当初为什么费尽心机也要让他登上皇位,而不是顺着他父皇的意思让刘协登基,现在的他只能看到当皇帝不好的一面。

  父皇不只有他一个儿子,皇弟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快活,既然如此,那就将皇位推给他那好皇弟陈留王吧!

  自己在宫中寸步难行,他却能在宫外潇洒的不行,同是灵帝之子,凭什么就一定是他来当皇帝?

  后悔当初让刘协离开了皇宫,刘辨现在只想着将人找回来接替这个百害而无一利的帝位,之后他才好出去逍遥快活。

  至于不是皇帝之后外人对他还是不是如今这个态度,小皇帝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的意识之中,就算他不是皇帝,旁人对他也会想在长安时郭汜的态度一般。

  既然不当皇帝也能光明正大的肆意妄为,他何必将自己束缚在这个位子上,如果他能像父皇一样天天在宫中享乐他也不至于如此抗拒。

  丝毫不管他这一句话在朝堂之上引起多少波澜,将话撂下之后刘辨便退朝回了寝宫,徒留一众被震的言语不得的朝臣们站在殿中。

  陛下如此心性,怎么能让天下归心?

  昌邑城中,被小皇帝的举动气的不行的曹操更是不顾大雪直接召集了在城中的所有谋士。

  身为大汉的天子,一言一行都要有规矩,更何况现在小皇帝明显不是在开玩笑,而是铁了心的要退位。

  议事厅中静悄悄的,荀彧的住所离的近,又是亲自过来和曹操说刘辨要退位的消息,所以现在这里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看着上面面色阴沉的曹操,荀彧无声叹了口气,转而试图注意力放在了案几上的其他竹简之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事之秋啊!

  三国时期所有参与到逐鹿天下的诸侯,最初也都是汉臣,不是所有人在一开始就想着将汉室取而代之。

  如果天下能恢复武帝时期的盛景,谁又能无端兴起造反的念头,不过都是形势所逼罢了。

  曹操要得到天下,明面是野心勃勃,但是不忍百姓颠沛流离也是其中一大原因,若非想要天下再呈现河清海晏的盛景,他又何必背上大逆不道的骂名?

  荀彧学的皆是治国之策,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上位者心中究竟都是怎么想的,只要能保得一方安宁就好了。

  只是曹操的心比他更大,他想保的是整个天下的百姓,而不仅仅是一城一州。

  史上的荀彧后来抑郁而亡,怕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汉室已经扶不起来,而当初和他一起约定匡扶汉室的人却是他最想见到的模样。

  一方面是忠君,一方面是爱民,无论如何也不得两全,他又如何能不抑郁?

  选哪一个都不能心安,索性哪一个都不选,他本是清清白白一个人,何至于陷入泥沼之中出不来?

  曹操原本也是怀着一颗成为治世之臣的心,但是后来时局变化让他不得不走上夺取天下的道路。

  乱世出英雄,也造就英雄,若是没有外界那些逼迫人的形势,所谓英雄也不过是简单一个词语罢了。

  发现自己现在也看不下去竹简上写的东西,荀彧抬头看着曹操,许久才轻声问了一句,“若是陛下非要退位,主公当要如何?”

  连皇帝都如此荒唐不将天下放在眼中,万一事情成真,他们要如何是好,继续一切以朝廷马首是瞻,还是开始积蓄力量准备自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