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荀令[三国]_作者:yana洛川(47)

2018-09-10 Yana洛川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不要说话。

  李儒撇了一眼不敢言语的百官,嗤笑一声撩了袖子上前一步,“司徒大人此言差矣,迁都是个好计,昔年高祖以长安为京师,天下繁荣不比如今差,如今不过将都城迁回去,怎就不能为之了?”

  冷笑一声,杨彪看着浑然不在乎百姓生死的李儒,心中暗骂了一句为虎作伥,无视站出来的李文优,杨司徒依旧看着董卓,“洛阳为都百年,太师可曾想过迁都之后百姓该如何生活,列强流寇趁迁都聚众作乱该如何是好?”

  “昔秦得以兵吞天下全赖关中肥饶,若我能迁往西京,关东豪强敢有动者太师自有强兵可御之,乌合之众不足为惧。”知道在磨嘴皮子之上董卓绝对不是朝中之人的对手,因此,李儒非常自觉的再次挡在了前面。

  听完李儒的话,荀爽的脸色有些怪异,但是看着司徒大人的脸色,荀司空嘴角抽了抽还是拱手道,“迁都是国家大计,是以杨司徒才正义直言,还请太师恕罪。”

  秦得以兵吞天下全赖关东肥饶?这李文优这么多年的圣贤书也不知道读哪儿去了,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

  昔年秦国一统天下经历了几百年,其中又有多少能人呕心沥血,只一句关东肥饶便抹了他们的功劳,真不怕人家晚上托梦将他骂个狗血喷头吗?

  再说了,就算去关中,他董仲颖有始皇帝那般雄才大略吗?

  显然,下面大多数朝臣的想法都和荀爽相似,给杨司徒使了个眼色,太尉黄琬上前一步躬身道,“从前周公营建洛邑使姬氏安定,光武帝占卜东都以兴隆汉室,这是上天的启发,神明之所以安定的事情,大业即以安定,怎么能随便迁动,此事不若推后再议。”

  “太尉所言甚是,大朝会【1】不过三日之后,到时再商议如何?”微笑着接着黄琬的话,荀爽劝住又要说什么的杨彪,然后恭维了董卓一番,朝会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回到太师府中的李儒看着明显心有不快的董卓,略显奸诈的摸了摸唇边的胡子劝道,“太师不必不必计较司徒太尉所言,只要陛下不反对,迁都一事最终不还是由太师决定。”

  脸色略微好转,想来也是这个道理,董卓冷笑一声,转身召集手下人准备先安排着迁都的事情,至于那些不同意的官员,走的时候由不得他们不同意。

  司徒府中,荀爽没有任何遮掩的直接递了拜帖过去,以他这些天的观察,董仲颖根本注意不到这些事情,那人只会一昧的耍狠逞能,却不知道动一点儿脑子。

  有时候他都怀疑,这样一个人是如何在西凉那种地方混的风生水起,凉州虽然民风彪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真是奇了怪了。

  将人引到对面坐下,杨司徒看着神态自若的荀爽,还是忍不住先开了口,“慈明以为迁都一事还有商议的余地?”

  “劳民伤财之举,不可取。”荀爽摇摇头,也不做遮掩,直接将来意说明,“今盟军已成,董仲颖迁都无外乎两个想法,一为滞留在关中的凉州骑兵,一为关外蛮族的武力牵制。”

  将仆从都赶到了外面,杨彪皱着眉头只是听着,并没有要打断的意思。

  董卓在长安的兵力确实比洛阳多,万一真让那老贼迁都到长安,凭他强大的兵力关东联军绝对不敢轻举妄动。

  人心不齐是关东联军最大的弱点,即便不迁都,如果董卓真想和他们打,逐个击破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不知道董仲颖这一心想要撤退的样子是要做给谁看?

  是怕了来犯的军队还是只做戏一场?

  到底知道以董卓现在用的那几个人的才智无论如何也做不出瞒天过海的打算,荀爽看出了杨彪眼中的忧虑,打消了他的疑虑之后问道,“文先可知如今董仲颖手下能派上用场的究竟有多少人?”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皆是跟随他从凉州而来,只看领将者,董仲颖手下能用之人不在少数。”叹了一口气,杨彪对反抗董卓也不报什么希望了,“京中禁军皆由陛下调度,如今陛下唯董仲颖是从,若联军还是那般面和心不和,想要打过来,难啊!”

  “近百年来,凡在朝中掌大权者,诸如窦宪、邓骘、闫显、陈蕃,以至新近被十常侍所杀之大将军何进,这些独揽大权之人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董仲颖如今固然权倾朝野威慑当时,但是也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对杨司徒的担忧报之一笑,荀爽挑了挑眉头,“何况面和心不和的并非只有关东军,他董仲颖麾下也并非表面那般一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