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师诚心征辟,那还拒绝什么, 顺着心走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在去贾诩府中之时, 原本就心有不耐的李儒忽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轻飘飘几句话打发走,那火气可不是一下子就上来了?
然而将表面功夫做的很好的贾诩只是看着李文优恼火,每次见面依旧笑眯眯的打招呼,这人呐,果然不能太飘。
众所周知, 贾诩对麻烦那是恨不得有多远躲多远,原本不喜欢主动牵扯到麻烦之间的人,忽然间对麻烦事儿没了抵触,要说这中间没什么不对劲都说不过去。
荀爽之前虽然和贾诩没有交情,但是在这大汉,暂时还没有出现过他荀慈明教育不了的刺儿头。
贾诩原本没准备插手董卓和关东军之间的事情,不管董太师怎么样,他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就算京师的凉州军最后都被俘,接手的人也不会对他一个小小的辅军有什么危害。
打仗靠的是兵马,春秋战国之际尚且可能出现坑杀俘虏之事,但是大汉绝对不会出现这种事情,毕竟没人会嫌弃自己的兵马多。
俘虏大部分都是直接被收编,而他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待遇自然和那些中军主将不一样,最大的可能就是该是什么官儿还是什么官儿罢了。
但是司空大人亲自上门,虽然没人知道他们俩见过,但是贾诩还是不能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毕竟那是如今的大汉三公之一。
如同不明白董卓为什么会忽然派李儒上门,贾诩同样不知道荀司空是如何找上门来的,他自认为做事足够低调了,没道理会惹上这些人。
怎么想也想不通,贾诩便将事情抛之脑后了,总归司空大人要他办的事情也不是太麻烦,动一下嘴皮子而已。
贾诩不喜欢麻烦,也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但是有人在后面仿佛看透了一切一般看着他的时候他还是会感到不自在。
因此,为了不让司空大人在现在这个情况之下坑他,贾诩果断决定听话一回。
总归对他没有坏处,不是吗?
一手背在身后,贾诩面色如常,“现下情况紧急,不过三五日大军便要打进来,迁都乃国家大事,只三五日无论如何也来不及。”
“贾先生之意,是让太师弃京师出逃了?”阴冷的扫了贾诩一眼,李儒一开口便直接戳到了董卓最厌恶的地方。
到底跟在董卓身边的时间比较长,对这个辅佐对象的心思也摸得更加清楚。
李儒迈出一步走到董卓面前,不管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总之不能让他贾文和强了风头。
脸上表情一变再变,董卓沉默了片刻,冷静下来将之前那个主意在脑中转了几转,他确实不能接受“出逃”这么个说辞。
想当初,他董仲颖光明正大的以救驾之功劳来到洛阳接受封赏,如今怎么能灰溜溜的被人赶走?
粗重的喘了几口气,董卓回到上面位子上坐好,神色明显不怎么好,“吾乃当朝太师,怎可弃京师出逃,难不成京中几万禁军还对付不了一群乌合之众?”
重重的将酒樽砸在桌上,也不管溅到手背上的酒水,董卓直接说道,“现如今盟军也散的差不多了,剩下那些反贼以京师兵力未必抵挡不住。”
“太师此言差矣。”贾诩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管旁边的李儒是什么脸色,只是接着和董卓说出他的计策。
“京师兵力虽多却不强,如今太师的兵力大都在凉州,如今不过是回西凉而已,怎能算的上是逃?”看董卓听的认真,贾诩接着慢悠悠的说道,“如今那些乱臣贼子打着讨伐太师的名头朝着京师而来,现在朝中大多不肯迁都,若是太师强迫他们离开,岂不是正如了那些乱臣贼子的意?”
再说了,京师禁军大部分掌握在老将皇甫嵩手中,就算将兵权给你,在现在明显认人不认兵符的情况下,你董仲颖确定打得过外面的三路联军?
不过这些话贾诩也只是想想,他还没有活够,怎么可能选择在这个时候激怒董卓?
然而,只他之前说的那些差不多也够了,董卓讪讪的摸了摸下巴没有说话,只是示意贾诩接着说下去。
其实按照他的本意,朝中那些老不死的不愿意走就直接绑走,他现在只是迁都而已,又不是让大汉没了都城。
等他将来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子,迟早将这些吃干饭不干活的家伙们都赶回老家种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