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荀令[三国]_作者:yana洛川(84)

2018-09-10 Yana洛川

  董卓身亡,郭汜虽然没什么悲伤的意思,但是却继承了他的遗志——迁都!

  皇帝在就意味着朝廷在,即便现在百官还留在洛阳,他们也依旧能重新选拔出官员,长安附近皆是他们的地盘,就是再来一个酸枣联盟他们也不惧。

  还没有意识到先前董卓麾下留在凉州的兵马大多都起了叛心,郭汜只想着能不能直接将那些兵马接受,然后让小皇帝封他一个大将军,先前太师那种风光日子可就是他的了。

  长安那边情况未定,兖州混乱又起。

  黄巾余党死灰复燃,兖州刺史刘岱被临阵斩杀,一时间天下哗然,而没了守将的兖州更是危在旦夕。

  意识到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荀彧和戏志才都想到了一起,他们如今的缺点非常明显,兵马不足,粮草不丰,若是能趁机拿下兖州,这众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黄巾以救世之名行乱国之事,用心歹毒,虽然那些都是百姓,但是天下更多的还是为了活下去就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憨实农民。

  刘岱死后,兖州能主事的就只剩下鲍信几个,从青州打过来的黄巾气势汹汹,若是再没有军队镇压,偌大一个兖州可能就直接落入黄巾手中。

  朝中兵马和郭汜对峙,无法分出精力对付黄巾,先前酸枣联盟时个个喊着口号“忠君爱国”的诸侯们现在也忙着勾心斗角,就算能分出兵马,看到如今黄巾军如此凶悍也都悄悄退了出兵的念头。

  曹操和鲍信一向交好,两方私下派人接触之后,不多时,鲍信便派人将兖州牧的印绶送至曹营。

  而在冀州,袁绍放任曹操进入兖州,一心只想着如何尽快将冀州拿到手,后来,看着曹操凭借兖州做大,他才后悔当初没有直接将敌人扼杀在襁褓之中。

  但是为时已晚矣!

  韩馥为颍川人士,虽然身边谋士多为豫州人,但是兵马却是冀州本地的,地方掾吏也多是附近

  豪族,但是冀州本地世族对他却并没有多少推崇之意。

  冀州本地也是豪族林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韩馥身边得他信任的更多还是来自豫州之人。

  冀州强大充实,他只想守好这儿就够了,但是现在看来,连这个目标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达成。

  乱世之中弱肉强食,地盘便是实力的一部分,韩馥本身性子怯懦,但是偏偏拥有冀州这天下十三州排的上前几的富庶之地,无异于幼儿怀赤金行于闹市,就差明摆着贴个条子:此处有钱,速抢勿迟。

  如果他的官职是大汉天子的任命或许旁人的觊觎之心或许还能收敛一些,但是偏偏不然,韩文节这冀州牧乃是董卓为了巩固人心才拿到手的。

  因为韩馥胆小怕事是个老实人,所以董卓才放心家国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冀州交到他手上,反正这人没什么能耐,就算给他个冀州牧也动摇不了人心。

  只可惜,董卓只想到了韩馥胆小怕事带来的好处,却忘了在周围人都接连起兵讨伐之时,他这个占据一州之人就算再胆小也不可能无所表示。

  如今董卓伏诛,天下人认不认这个冀州牧还难说。

  显然,怕什么来什么,韩馥整日战战兢兢生怕旁边虎视眈眈的人兵临城下,袁绍公孙瓒也没让他失望,他们打的就是要韩馥交出冀州的主意。

  天子孱弱,如果没有自己的地盘根本就没办法站稳脚跟,酸枣联盟时袁绍虽为盟主,但是真正比起来却不如他那兄弟袁术。

  如今袁公路割据淮南兵强马壮,而他离开京城之初却只能寄人篱下,如此差距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袁本初更加难以接受。

  离开京城之初在冀州被韩馥当成大敌一度派人监视,袁绍对韩馥早就心怀怨恨,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放在手边,他会放过才是奇了怪了。

  虽然现在的他粮草是韩馥提供,兵马也比不过冀州,但是他有名声,硬的不行来阴谋不就行了吗?

  韩文节自己尚且还是他们袁氏门生,在这方面又怎么可能比得过他!

  在和公孙瓒达成交易的同时,袁本初片刻未停便派人悄悄将韩文节手底下的谋士拜访了一个遍儿,他乃四世三公袁氏子弟,先前又是联军盟主,而韩文节只是个懦弱文人,该投向哪一方岂不显而易见?

  再说了,就算你们现在顽固抵抗,公孙瓒的兵马也不是吃素的,内外交困之下他韩文节有那个本事守住冀州吗?

  以他袁本初的才能,这冀州迟早还是他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