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二人的情绪贾蔷却没有任何闲暇去关注,他现在全部身心都放在了忠义亲王身上。
之前贾蔷编排这些戏曲的时候,新月郡主这部戏选择了忠义亲王之女新安郡主,而梅花烙这部戏则选择了原先一位弹劾他的大臣。
这其中固然有替皇帝清除异己兼为自己报复的原因,但是最后选择了他们也是因为这些人身上的确有着无法洗去的污点。
比如说这位新安郡主,她乃是忠义亲王的侧妃所生,深受忠义亲王的喜爱,甚至压过了王妃所生的嫡女,原本她是庶女,即便年长,可按嫡庶之别,接受封号时该在她的嫡妹之后,却不想两位郡主虽有嫡庶之分,但是受到王爷的宠爱不同,庶女却压过了嫡女,反倒先接受了皇帝的封赐,这样忠义亲王的王妃跟她所生的荣安郡主成了笑话。
但即便如此,在这位新安郡主眼中,荣安郡主仍然是眼中钉,更不许旁人在她面前提起她这位姐姐。
原先有一位官家小姐,之前父亲一直在外做官,她并不了解京中之事,后随父母进京之时去参加一场宴会,无意间在这位新安郡主面前提到了她姐姐,说起原先王妃在闺中时颇有才名,想来荣安郡主也不差。
就因为这一句话,便得罪了新安郡主,不但当场给这位官家小姐没脸,叫这位官家小姐丢了大脸面,而且在回去之后新安郡主仍不罢休,略施手段算计了这位小姐,以至于这位小姐被毁了清誉,无奈之下不得不投缳自尽,随后被家人草草安葬,入不得家族墓地,也无法接受他人供奉,更是叫她死了也好名声也没有,她的手段实在恶毒。
而这不过是新安郡主整治的一个人罢了,其余被她整治的数不胜数,而死在她手中的丫鬟更是有数十个。
俗话说得好,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即便新安郡主遮掩的再好,在外头难免漏了风声,更何况新安郡主仗着忠义亲王的宠爱,根本不加掩饰,所以她在外界的名声并不好,稍有见识的人家并不愿意娶她,而那些愿意无视她名声娶她的人这位新安郡主有心高气傲,压根看不上。
而到了后来,庆安帝登基之后,坐稳了皇位,忠义亲王的境地越发不妙,更加没有人愿意娶这个会给家族带来危险的女人了。
因此她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却还待字闺中,不过这位新安郡主并不着急,还时常安慰忠义亲王,以至于忠义亲王在外头经常夸赞他女儿乖巧懂事。
但是忠义亲王却不知道新安郡主之所以不着急不过是因为她已经有了情郎,而她的情郎正是是王府中的一位侍卫。
可偏偏她这位情郎却已经有了家室,而且还有一子,不过据说这侍卫的妻子跟孩子都体弱多病,快要一命呜呼了,据庆安帝派来的暗卫调查出来的结果,这正是新安郡主在背后动的手脚。
至于弹劾贾蔷的那位大臣,他家中的故事也颇具传奇性。
他的夫人有一个双胞胎的哥哥,他们二人乃是龙凤胎,这位夫人小时候家中专门找了一对双胞胎来伺候他们兄妹二人,因为她家中将这双胞胎带过来不过是为了讨喜气,所以他们要做的便是陪伴在小姐公子身边,并不是去做那些粗苯的下人活计,而待小姐公子到学堂念书时,他们也跟着念书,因此两人倒像是家里的副小姐副公子似的,比起普通有钱人家的公子小姐还要强许多。
谁料想,他们四人自幼一处长大,相处时间甚久,互生了情意,但是以他们的身份根本没办法在一起。
毕竟那个丫鬟乃是自家妹妹的丫鬟,若当真成了哥哥的侍妾,传到外头去,人家不会说二人情意如何,反倒会觉得这个做哥哥的色心病狂,连自己妹妹的丫鬟也不放过。
想也知道,这位夫人的娘家对她的哥哥是抱有厚望的,自然不会允许一个小丫鬟来破坏家族继承人的名声,因此,他们的关系一旦曝光,这个小丫鬟必然再无立足之地,甚至那家人再狠心一点,她连命也保不住。
这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小姐跟书童呢,这二人的关系更是大逆不道,若是丫鬟跟公子的关系尚还有转圜之地,小姐跟书童却根本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四人互相合计一番,却不料真让他们想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法,这丫鬟跟书童本就是双胞胎,他们二人跟公子和小姐还不一样,他们长的是一模一样的,按照现代科学来讲他们乃是同卵双胞胎。
因此二人便互换了身份,一个是女扮男装,从丫鬟变成了书童,一个男扮女装,成了小姐的贴身丫鬟,而后更是跟着小姐一块嫁入了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