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我在红楼当天师_作者:约是(11)

  张真人虽郑重将它交到妇人丈夫手中,说明是代富商致谢,并细细说了其中好处,心中却已绞痛难忍。如此宝贝,竟要生生将它送出去,他如何能割舍?但思及谢嘉树如此心怀感恩,他又开始欣赏其心性。仅是六日的收留之恩,就如此厚报,更难得的是不因对方是农户而心生轻视。

  但他却不知道,六日的收留,于别人或许无足挂齿,于谢嘉树却是雪中送炭。他向来恩怨分明,自然要报答。

  妇人的丈夫将黄符接到手中,便感觉到一股平和舒缓之意袭遍全身,脑中一片清明,自是喜不自胜,连连躬身道谢。

  ……

  谢嘉树这才随张真人回道观。

  两人沿着茗香山一路向上而行,举目望去,枝叶郁郁葱葱,风光宁静秀美,微风徐来,自有一股草木之气氤氲身畔。

  宿燕观位于茗香山顶峰,终年缭绕着一股雾气,恍若仙境,是天下向道之人心中的圣地。

  早有两名道童在门口等候多时,见到张真人归来,忙迎上来恭恭敬敬地行礼,口呼:“真人一路辛苦。”

  张真人矜持地向两人略微点头,低头看向谢嘉树已换上殷勤的笑容:“这是我的两名道童,你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他们。”又看向那两个道童:“我的话,可听清了。”

  “听清了。”两名道童默默低头应诺,眼中却难掩惊讶。张真人待下宽和,却极重视形象,很难见到他如此嬉笑模样对人。

  道观很大,一眼望去,似乎无边无际,却又处处透出宁和肃穆,行走其中,仿佛沐浴在香火、雾气之中,让人飘飘欲仙,俗世纷扰尽皆离去。

  沿途遇到的几名年轻道人纷纷停下来向张真人行礼,口中称道:“张师叔!”

  谢嘉树对这张真人在这宿燕观中的地位和身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杏黄的道幡一排排垂曼而下,在风中轻轻飘荡。待一行四人经过一座古朴的高塔前,在那层层叠叠的布幔之中,走出一名三、四十岁,身姿笔挺的道人,他身旁站立的却是一名同龄的俗世中人,怀里正抱着一个不过三四岁的女娃娃。

  谢嘉树仿若感应到冥冥中的一缕牵绊,不禁抬眸望去。

  只见那女娃乖巧地窝在父亲怀中,肤色雪白,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两弯笼烟眉似蹙非蹙,眼带轻愁,脸上虽还是一团孩子气,却已能窥见日后绝代姿容。

  但他的注意力,又很快被那那抱着女娃的中年人所吸引。

  谢嘉树的面色已变得非常古怪。

  那名中年人一身青色长衫,虽面色略有焦灼,但气息中正平和,气度不凡,周身缭绕着几分功德金芒,显然是正直、积德行善之人。但细观他面相、气场——早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丧子,自身也命数将尽。一旦他身故,他怀中那唯一留存的血脉恐怕也命不久矣。

  ……竟是绝户的命格?!

  这样奇怪、前所未见的事情,又怎能让谢嘉树不感到惊异,面色古怪。

  正纳罕,那名道人和中年人已与他们走的近了。只见那道人袖摆轻震,不慌不忙地向张真人行了一礼,口呼师叔。

  这吴道人乃是宿燕观负责接待和日常事宜的人,因平日里交集多,与各位真人都颇熟稔。见到张真人归来,就关心起他此行的情况:“张师叔并非专司抓鬼,此番到那黄家村,不知诸事可顺利?”

  张真人听得询问,心中微微窘迫,却未表现出分毫,亲切地答道一切顺利,就将怜悯的目光转向了那中年人。显然,他也察觉了几分中年人面相的奇异之处。

  吴道人见他目露疑惑,忙为张真人与中年人相互引荐:“这是我宿燕观观主座下第五位亲传弟子,张真人。这是林施主,正是前科探花,现官拜兰台寺大夫。”

  作者有话要说:  为了与林如海和黛玉相遇,我真是替嘉树操碎了心。

  第5章

  ……林如海?!

  谢嘉树震惊了。联想到原主记忆中的宁、荣二府,再把眼前这人的身份、命格一结合,他便已猜出了对方是谁。

  他竟然是穿越到红楼梦……

  那林如海怀中的女娃娃……岂不就是林黛玉?想到之前那种玄之又玄的感应,谢嘉树不由自主地将目光又落到了那女娃身上。只见她身披一件大红斗篷,斗篷的脖颈处缀着一圈白色貂绒,将她雪白的小脸衬的愈发通透可人,就连她身上的病气也被掩去,多了几分娇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