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一只眼珠子!
我吓得踉跄着后退几步,再看时它又不动了。看样子只是个普通的眼球而已,应该没什么危险。只是它从哪里来的呢?我刚要抬起身,那只眼球的瞳孔突然收缩一下后瞬间就放大了,下一秒狠狠瞪向了我。
我的脑袋嗡得立马放空了,喉咙里只能发出类似的咕噜声,之前那种被注视的阴森感顺着尾椎直冲头皮。老金头讲的那个传说没有错,那只眼球竟是活的!
眼珠子的晶状体紧盯着我的方向,来回转了两转,慢慢从下面伸出八条白色的毛状细腿。那腿略微舒展了几下,迅速朝我爬了过来。
我惊得连连后退,脚底下没站稳,被自己绊了个趔趄,仰面向后倒去。闷油瓶从对面闪了过来,一把拽住我的胳膊才险些没有栽下去。
我右手扶住石壁大口地喘气,忽然感到手掌下面有种异样的不平,再低头一瞧,手掌按住的地方很粗劣地刻了几个字,刻得非常浅,但我还是第一时间认了出来——瓶子果然来过这里。
因为我用手捂住刻痕的地方,闷油瓶并没注意到,而是挡在我前面,对准眼球将手电光圈一下子调到最亮。那个东西被强光罩住,一时迷了方向,发出噗噗的怪叫。接着,几条腿胡乱扑腾两下,竟钻出了一个又像蜘蛛又像螃蟹的东西。
那怪东西原地兜了几圈,立刻调转方向,顺着石壁爬下去了。我再回过头看那个眼球,里面已经被蛀空,像个破损的乒乓球,硬梆梆躺在地上,看样子完全钙化了。
“是螃蟹。”闷油瓶直起身子,回头对我道:“几千年前的螃蟹。”
“你是说……螃蟹?”我以为闷油瓶在开玩笑,可看他的表情又不像。
闷油瓶点点头道:“有些地方也管这种东西叫蚕丛,专门聚集在阴气极重的地方,以尸体为巢。因为常年不见阳光,所以视力退化了。”
蚕丛我晓得,是蜀国首位称王的人,也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最早居住岷山石室中。西周时期,蚕丛被其他部落打败后,他的子孙后代都各别逃到姚和雟〈两地于今四川西昌一带〉,最后由新势力鱼凫来结束了这次战争。没想到古人们能用这位先祖来给这种奇怪的螃蟹物种命名,倒是极为形象。
“你的意思是,这些蚕丛平时都寄生在尸体的眼睛里面?”我忍住想吐的冲动,略微思索了一下,道:“看来下面那些眼珠子是以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死掉的动物和人身上挖下来抛进河里的,说不定这在当时是种很流行的神秘仪式,结果招致了这些家伙。”
我联想到了寄居蟹,马上蹦出一个怪异的念头。寄居蟹是通过吃掉贝壳等软体动物,把人家的壳占为己有,后随着蟹体的逐渐长大,再寻找新的壳体。蚕丛也算是螃蟹的一种,会不会有同样的生活习性?
我猜测它们极有可能在以眼球为巢穴的同时,顺带吸收里面的养分。等养分被吸光了,“巢”就会自行脱落,所以才出现我们先前听到的怪音。
分析到这里,我对自己的博学不由得一阵暗爽,刚要张嘴说话,就见闷油瓶摇头道:“不对,是故意饲养的。”
他的表情略有些严肃,继续道:“蚕丛能借助寄生的眼球看到外界的事物,要做到这点,必须保证眼睛的活性,下面那些很可能是被活着腕下来的。”
闷油瓶一旦讲起他擅长的专业知识,往往比平时更多话。我被他的结论愣得不知该说什么好,果真是那样,也太他巳娘巳的变巳态了!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回闷油瓶子不再答话,而是摆了摆手催促我赶紧爬过去。
第四十九章 坠落
我不敢再多耽搁,刚要转身就觉得肩膀一沉,有什么砸在上面。我扭头一看,左肩上正趴着一只不大的蚕丛。
近距离观察才看清楚,这小东西跟螃蟹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全身泛白,虽说有一对竖眼,明显是个摆设,几条腿上的绒毛奇多,看起来异常坚硬。
蚕丛顺着肩膀直奔向我的脸部,边爬边吐白泡泡。我见它两只前鳌对准我的眼睛,心里一阵发虚,急忙想把它甩掉。可那些腿毛像钢丝似地勾住衣服,我晃了半天竟然纹丝不动,我心里一急,直接就要上手去抓。
闷油瓶轻呵一声“不好!”,一步跨上前拍掉了那只蚕丛,抬起手电狠命砸了下去,只听噗嗤一声,地上已是白白黄黄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