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还在读书,她年纪还小,还在做梦,还在渴望爱情。
而对于克劳蒂亚来说,她对爱德华的爱情,却从厌倦开始,她的爱情源于感动,因为习惯了爱德华的存在,习惯了他的守护,习惯了他的家人,习惯了有他的生活——其实一开始她并不爱这个人,但是她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在细水流长的生活中,她忽然惊醒,或许,她已经爱上了。
克劳蒂亚年纪不算太大,但已经面临着生育和养家糊口的现状,她不再做梦,也不那么渴望爱情,这个时候,她渴望的是安心的婚姻。
——所以,作者可以这样说,贝拉像是曾经的我们,爱得轰轰烈烈,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克劳蒂亚像是未来的我们,经营一段平平淡淡有些小甜蜜的婚姻,不因为爱情而开始在一起,但在一起之后会慢慢产生感情。
——所以,作者可以这样说,原著的停留在17岁的爱德华,和原著的贝拉,非常般配,他们都没有长大。而克劳蒂亚则不,虽然她不完美,她也不太成熟,但她的人生已经早早的失去了天真的资格,面临现实的她,不会接受17岁的爱德华。
——所以,克劳蒂亚会和爱德华发生很多冲突,她迫使爱德华不再逃避,迫使爱德华开始长大,迫使爱德华成为一个男人,而不是男孩。
当爱德华开始长大之后,贝拉就不再那么吸引他——男孩需要的是爱情,男人更需要的是家。
所以,爱德华和克劳蒂亚之间并不是源于爱情,虽然最终他们会成为彼此生命中的牵绊与挚爱。
————
第四、关于克劳蒂亚的过往。
虽然在整篇文章中,克劳蒂亚曾经的生活对于故事的发展似乎没有决定性作用,但作者仍然坚持其重要性。
至于尼古拉斯和杜鹃故事的合理性:
我们看多了宫斗文,宅斗文,所以觉得凯若琳她们的手段拙劣,被这样的对手打败实在儿戏。
但在西方,这很正常。爱了,就抢过来。管他是不是小三。
恨了,就甩了他,管他是不是什么责任。
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与我们迥然不同。
我们重视谋略;而西方世界则重视逻辑。
凯若琳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克劳蒂亚的骄纵和霸道,让她很辛苦。她抓住对方的弱点,轻松的把克劳蒂亚打败——代价是被气急败坏的克劳蒂亚抢走了未婚夫。
乔安娜情有可原——或许她算小三,但西方世界小三转正的不要太多啊!
如果走上法庭,无论是海洋法系,还是大陆法系,都会判定她们无罪。
而受中西方文化共同熏陶的杜鹃,却做不到她们这样——不仅仅因为杜鹃爱得更深,更因为,她受到了两种价值观的熏陶,却没有完美的汲取其中的精华。
所以她的悲剧也是有迹可循。
而尼古拉斯,一个浪子,能一生钟爱一人,就已经不错了,还能强求什么——别说什么不再二娶,这样的情况在西方同样不要太多啊。
————
第五,关于本文的发展趋势。
克劳蒂亚不会是暗夜女王,她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与心胸,也没有这份头脑和理智。她或许能提出这样的想法,但她自己是做不到的。
有人说卡莱尔,卡莱尔更不会是暗夜王者——虽然他有心胸,有理智,有头脑,但他缺少最重要的东西——冷酷。
作者不会开金手指的,所以他们只能按部就班的处理发生的各种矛盾,并寻找合适的契机来壮大自己。
接下来,一个埋了几十章的包袱即将揭开——或许有人已经发现了,克劳蒂亚自从转化以来,似乎开始变了,不再像人类时那么鲜明灵动,那么娇俏可爱——她的弱点开被放大,甚至越来越严重。
一切都有迹可循——循着一路而来的痕迹,事情慢慢浮出水面。
第66章 纷扰
一场阵雨后,久违的阳光终于再次洒满福克斯。
小豆丁希瑞尔迈着小腿,兴高采烈的跑到了室外。灿烂的阳光在叶子上跳动,晶莹的露珠如水晶一般璀璨。
罗莎莉亦步亦趋的跟在他的后边,附和着他的童言稚语。
“希瑞尔一定是个急性子。”克劳蒂亚躲在树荫下看着他们:“还没有熟悉怎么走,就开始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