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似乎心有所感,望着那诡异的大火,他令士兵停止射箭。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言侯爷到了。
原来,誉王与巡防营将领僵持不下,担忧其子的言侯赶到,质问谢玉言豫津的安全,并带头硬闯候府,谢玉不由的心生恐慌。剑拔弩张之时,莅阳长公主出现,并以死相逼,谢玉被迫收手。
亭中,宫羽满怀歉疚的向卓家道歉,愿意以死相还。而此时亭外的大火已经熄灭,只留下烧的发黑的路面。
梅长苏也恢复常态,“卓庄主,如今谢玉大势已去,况且您也已得知事情的真相,现在只有扳倒谢玉,才能保住你家人的安全。”
卓鼎风捂着受伤处,斜靠在自己妻子肩膀,嘲讽道:“麒麟才子,果然好谋略,卓某还有别的选择吗?我愿意揭发谢玉,但是你要保证我妻儿的安全,所有罪责我愿一人承担!”
一场荒诞宴会就此结束了,谢玉被誉王的人带走,听后发落。而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莅阳长公主会如此的决绝,她将匕首朝向誉王的胸口,要求誉王起誓只要扳倒谢玉,绝不株连,并且永远善待卓家。那一刻,没有人敢小觑这位以往柔弱温顺的长公主。
一切尘埃落定后,众人离去。夏冬认为自己当了梅长苏的棋子,临走时忿忿不平。莅阳长公主告知宇文念,萧景睿的去留由他自己决定,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宇文念只得含泪离去。蒙挚则一脸担忧看着梅长苏,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决定乘夜翻墙去找其讨论。
亭子里的人从亭子里走了出来,却再也走不出今晚的噩梦,每个人都暗怀心思,但唯独有一个念头没有变:火中人是谁?!
☆、番外之异像
唐乾元元年九月,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各部唐军围攻邺城安庆绪部。
“父帅,军中久无战绩,这样下去恐有不妥。”
“雁儿,圣人有分兵之心,借李光弼之口说出,足以说明一切。圣心不可揣,今日之语,不必再说,为父终身之幸被朝廷任为骠骑大将军,当不堕卫霍之风。”李嗣业坐在帐中看着桌上的地图,头也不抬的对已是校尉的李雁说道。
李雁低头不语,李嗣业抬头看到自家女儿若有所思的模样,不由的笑出了声。“何必自寻烦恼,我信我手下将士,自不会灰心丧气。”
李雁闻言,好笑的叹了口气,“雁儿心胸自是不比阿爷,只是见不得那安贼如此逍遥罢了。”
“逍遥?”李嗣业冷哼一声,“快下去准备吧,子仪早已来信,怕你心性浮躁便不与你说,如今约定之日已到,可以发兵了。”
李雁顾不得生气,听到可以发兵连忙胡乱行了一礼,拿了令箭走出中军大帐。
看李雁走远,李嗣业唤来一位小兵,“去找萧将军来。”
十月,郭子仪等部先后北渡黄河,并李嗣业部会攻卫州,以弓/弩手伏击而逐,大败安庆绪亲领7万援军,克卫州,诛杀叛将安庆和;旋又趁势追击,在邺城西南愁思冈击败安军,先后共斩其3万余人。安庆绪退回邺城,被唐军包围,急派人向史思明求援,许以让位。史思明率兵13万自范阳南下救邺城,先遣步骑1万进驻滏阳,遥为声援。十二月,史思明击败崔光远夺占魏州后,按兵观望。
乾元二年正月,郭子仪和李嗣业围攻相州,二月,唐军围邺城,四月不下,军队疲倦。史思明率部则不断向唐军逼进,并截断唐军粮运。三月初六,号称60万之唐军,布阵于安阳河之北。史思明亲领精兵5万与唐军李嗣业等部激战,双方伤亡甚重。郭子仪率军继至,未及列阵,狂风骤起,天昏地暗,两军皆大惊而退。
“父……父帅?”一片混沌中,李雁不住的喃喃,眼泪早已流感,伤痛早已习惯。当鲜血淋漓时,李雁就已经知道,父帅已经无力回天,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只能不断的杀敌杀敌杀敌……然后,和他一起不甘的死去。
恍惚中,李雁察觉到前方有一丝亮光,随即,那抹亮光离自己越来越近。
“她醒了,快去禀告将军!”
李雁使劲睁了睁眼,眼前的一切变得清楚,入眼的是一片围帐,偏偏头,一个人站在她所躺的床前,他身穿甲胄,是位士兵。李雁想支起胳膊让自己坐起,却发现只要微动身上就止不住的疼痛,绕是李雁早已习惯疼痛,也仍旧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