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贤妻难为_作者:山村漠漠(159)

2018-07-15 山村漠漠 红楼

  他再也不觉自己是孤单单一人,至少身畔有她,此生足亦。

  人的一生,富贵、享受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繁华过后难免都会有彷徨的一天,他不是好*色之人,不求这一生有多少女人,多少子女,只求有一知心之人,相伴终生。

  他不会花言巧语,有些话他说不出口,但他会用行动做出来,给她最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码了一下午加一晚上字,胳膊已废,瘫倒~

  ☆、第 74 章

  时值严冬, 北风吹来硕硕寒风, 太阳为雾气所遮,几乎两天没露影儿了。

  这日竟窸窸窣窣的飘起了小雪,开始的时候还细细小小的,像一片片极细的纸屑, 飘飘荡荡缓缓落下,后来越下越大,渐渐便飘起鹅毛大雪来。不多时, 亭台楼阁、假山轩榭之上便似蒙了一层白纱似的, 连树梢枝头都是一层薄薄的洁白。

  慧香捧着一个大红描金彩绘八仙捧盒,她的身后跟着两个小丫鬟,每人手里各捧着一个攒盒, 三人都穿着冬日的大毛衣裳, 踏着一地碎穷乱玉, 快步穿过回廊,进了正院。

  正打水的一个小丫头看见,忙喊了一声:“慧香姐姐回来了!”

  立时便有一个小丫鬟从正房出来, 打起帘子,笑道:“姐姐快进来吧, 娘娘正等着呢。”

  慧香进的门来, 先把手中的捧盒交给小丫头捧着, 自己脱了外面的披风,烘热了身子,才复又接过捧盒, 进了内室。林忆昔正和来瞧她的忠顺王妃说话,看见慧香额前的头发湿湿的,料想是在外面淋了雪,猛然进到温暖的屋子立雪化所致,便问:“外面雪下的很大么,如何不带个斗篷再出去?”

  慧香道:“出去的慌了,一时忘了。娘娘不是想喝粳米粥吗,奴婢这就给您盛。”说着便放下捧盒,双手捧出捧盒里的一大碗粳米粥,又取了两个小碗,先盛了一碗递给忠顺王妃,再盛了一碗才递给林忆昔。

  另两个小丫鬟也捧上攒盒,揭开,露出里面攒着的瓜子、果干、点心等物。

  粳米粥熬的很是香甜,一揭开捧盒,香气便弥漫至整个屋子,忠顺王妃笑道:“我原是不饿的,但闻见这香甜之气,便知这粥一定熬的十分不错,不免就饿了。还有攒的这些小吃,都是看起来十分精致的,也不知是谁这么巧的手?”

  林忆昔笑道:“婶子别光说,倒是尝尝好不好吃才是。”

  忠顺王是太上皇的小儿子,刚过而立,王妃则小他两岁,今年才二十八岁。她生的明目清秀,虽不是十分倾国倾城,却也有动人之处,最可贵的是为人谦和,深明礼仪,很得忠顺王的敬重。

  二十八的年纪若放到现代,还是肆意挥洒青春的时候,看眼下忠顺王妃梁氏却已经是两男一女,三个孩子的母亲,管着偌大的一个妻妾成群的王府。据林忆昔所知,忠顺王府虽然有一个侧妃,两个淑媛,并好几个侍妾,但从来没传出妻妾之间争宠之事,跟这位梁王妃的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闻言,忠顺王妃便用勺子舀了一小勺粳米粥放进嘴里,细细品了品,点头道:“香中带甜,而且煮的够烂,入口即化,很是美味。你因在月里子里,没去前几日宫里专门筵请宗室的腊八家宴,不知道,那天的腊八粥主厨,据说还是圣上特派人请的以做粥闻名的江南第一名厨,要我看,比你这里熬粥的厨子还差些。”

  “婶子过誉了。”林忆昔道,“我们府里的厨子,也只会这两下子,不像宫里的御厨,各式各样的都能做。就比如这个熬粥的,便只会熬一两样粥,做点心的也只会做一两样点心,再让他们做些别的,就不行了。”

  “这就不错了,术业有专攻,谁还能什么都会呢?”忠顺王妃笑道。

  二人,又随意的叙些闲话,忠顺王妃一边说一边逗着球球玩,还以过来人的身份传授给林忆昔许多育儿经验。

  “民间所言‘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之话,并非没有道理。男孩嘛,就得穷养,不能太惯着,惯得狠了不免惯出满身的娇气,要是真养出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好色之徒,后悔可来不及。”

  这点林忆昔深以为然,贾宝玉不就是典型的例子么。

  好在儿子还是不满月的小毛娃,看了看含着手指流口水的球球,林忆昔想,多宠宠也没关系。都说跟父亲一块长大的孩子坚强勇敢,以后得多让他跟徒祺宇接触接触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