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_作者:载载(185)

2018-07-16 载载

  生命的渺茫不仅仅是在宇宙乾坤中体现,也在洪流一般的世情中显露。存在是否有意义,就关系到了,是否能够活下去。人不可以选择生,却能够选择死。

  修行中人,就是这一小撮人。更往上,就有更少的人,开始抵御洪流,逆流而上。不管修行什么,若是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产生动摇,就真的离死不远了。

  佛法的根基从来不在神通,而在于智慧。凡有相,皆是虚妄。佛所追求的,是智慧和觉悟。六道轮回,道法神通,都是表象,表象所代表的意义,才是佛法的真谛。

  儒家和佛法不同,但至诚之道,最后殊途同归。但儒家在经世之学,若是连虚实和真假都辨不清,浩然之气,只是一句空话。至诚之道,心存疑虑,是诚还是不诚?

  枯坐一夜,宁采臣才从动荡的心境中摆脱出来。他身上有一种使命感,有一种大义在。

  正如琥珀说槐序,身负黑山无数生灵的期盼,承载着大义,而宁采臣,承载着更多。

  从他知行合一,从圣贤书里悟出道理,体会到了道和诚,养出了浩然正气,他就明白了自己的特殊。

  大义和天命在身,宁采臣自己便不简单,一个晚上,足够他想通一些事情。他仍旧想着见槐序一面,却不那么迫切了。

  知行合一,宁采臣不需要穷究虚实真假,莫非这个世界是虚幻的,他便不需要认真?君子慎独,独处尚且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何况此时。至诚之道,做好自己才是第一步。

  天亮,红日东升。冬日的太阳起得很晚,融融暖意的阳光并不刺目,宁采臣背着书箱下山了。

  他到金华来,是为了收帐。宁家本就穷困,他有今日,多是自己拼搏得来的,收帐收得自然不是自家的账目。

  宁采臣为了生计,受同乡大户所托,前来金华收帐。

  本来若非红鸾星动,姻缘线牵着,宁采臣并不会接受这单生意,但梦中的记忆,却催促着他要往金华走一趟。

  鬼市要到十五日才开,宁采臣只好先将账收了。

  年节将至,又是隆冬,客栈的生意并不好做。

  王大富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笑得露出八颗大牙的书生,脸色就不太好看。

  这间客栈是王员外家的,王大富是他的侄子,为王员外打理产业。然而王大富并不甘心为他人做事,这间客栈生意红火,若是他自己的,便不需要再劳心劳力,便可生活富足。

  每逢冬日年节将近,王员外都会派人来收帐。这一收帐,就会把客栈的利润抽走十之七八。能给王大富留下的,少之又少。

  王大富并不满意。他辛苦一年,到头来,大头被家里抽走,给他留一点残羹冷炙,这是打发叫花子。

  一开始王大富并没有这么大的心思,但是王家不在金华,天高地远,老头子身子不好,管不到这里。于是近来三年,虽然有人来收帐,却都没有人回去过。

  这些人或是半路失踪,或是死于山匪之手,总之,是没有钱带回王家的。王大富打着熬死王员外的主意,王家的儿女都是废物点心,王员外年事已高,只要他死了,这间客栈自然就是王大富的。

  “你是来收帐的?”王大富挤了挤脸上的肥肉,道:“来来来,路途遥远,先歇一歇,吃口热乎的。这冬天,冷着呢。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老爷身子骨是不是还康健?”

  王大富客气地将宁采臣引到座位上,使个眼色,便有小二瞧瞧溜走,钻进后店。

  宁采臣笑得纯良,顺势坐到座位上,很快就和王大富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到一块。

  王大富在套宁采臣的话,宁采臣对他却早知根底。王员外又不是傻子,一次是意外,三次还能是意外不成。这个侄子脑后生有反骨,能做出什么好事?

  宁采臣曾在山中斩杀虎豹豺狼,虽然是书生,却比武人还厉害。否则王员外是怎么也不会让他来收帐,平白害了他的性命。要宁采臣来收帐是一回事,王员外虽然打定主意要对付侄子,却仍旧给他留下一个机会,只看他会不会悔改。

  宁采臣心安理得的吃了一顿早饭,去客房歇息。王大富的脸色在他上楼之后却阴晴不定起来。

  王大富眯着眼睛,叫来小二,问他:“东西拿来了吗?”

  小二点了点头,王大富道:“好,未免夜长梦多,你现在就把药下了,省得出现变故。”

  小二阴沉一笑,道:“掌柜就放心吧,这迷香,就是老虎大象也放倒了,何况一个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