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贾琏和邢氏都表现得很好,绝对每日愁眉苦脸不露丝毫喜色,这要是让二房逮到,还不闹得漫天粪土。
而这最后一年的守孝,便是在老太太养病的日子中渡过的,新年过去没多久,王熙凤便兴高采烈得让人把整个荣国府打扫一遍,每个角落都得弄得亮亮堂堂。
她们琏二爷已经动身前往金陵,以修缮老宅的名义,准备考秀才呢。这场考试王熙凤信心满满,刻苦读了三年的书,怎么可能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前头张老太爷还说过他可以试试秋闱呢。
显然这三年里,贾琏成长了太多,憋着股劲的贾琏肯定学得认真,而就在他去江南之时,皇后娘娘竟然召见了贾元春,还从此让贾元春留在了宫里,做了皇后的女官。
老太太不知这是何原因,但也不敢抗拒什么,人都被送进宫里去了,她还能冲进去把人给带回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老太太还在期盼着,以元春的姿容,在宫里只怕能闯出份名堂来。
如今宫里形势很紧张,几位皇子间的斗争已经趋近白热化,朝堂之上未站队的不多,连军中都有好几拨人,除了宫里的禁军外,圣上可以相信的人并不多。
可是连禁军里,也有好些勋贵之家的后裔,这群人背后的势力大多已经站队,同样不算太稳妥。
贾琏早已知道圣上后头会打得什么主意,才愈发想进入朝堂,因为圣上禅让后,三皇子手底下的人在几年间都慢慢升上高位,他不想错过这个称谓嫡系的机会。
如今已经算得上三皇子亲信的贾琏给三皇子办了不少事,戴权那里的消息传递了不知道多少,以那老太监的奸滑,能看出来的事情实在是多了去了,近几年三皇子靠着这些情报,在圣上那里越来越得体面,即便算不上最喜欢的,但绝对是最顺眼的。
太子现在是愈发暴戾了,整日被自个父皇挤兑又被几个兄弟冷嘲热讽,情绪不暴戾才怪呢,加上他年岁已然不小,可圣上身子骨还是那般好,他能继续忍受下去吗?
以上辈子经验来讲,就这两年之内,太子就会发疯逼宫,然后其他几个有兵权的皇子入宫救驾,最终全部死在宫里,包括甄家的那位皇子,也没安稳得活下来。
而等三皇子即为后,甄家人就不怎么敢放肆了,后头上皇一死,甄家第一个就被抄了,所有6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不提,连6岁以下的男童也被施以宫刑囚禁江南行宫之内,剩余女眷自然被充入教调坊,没一个能完好得逃出来。
甄家在抄家前放在贾府的那些财宝自然也没能耐拿回去,可这堆财宝当真要了贾家的老命。
这后来的事,贾琏并不多想,眼前的童子试便是他人生的开始,只要能踏入朝堂,成为内阁,他贾家绝不可能再出事,他贾琏也会一辈子过得体体面面。
金陵的老奴们大多都是老太太的人,他们这群体面主并不在意贾琏,照看起来也是马马虎虎,贾琏身边只带了个旺儿,出门去考试,也是安安静静得出去,并没引起太多人注意。
经过第一道搜身之后,贾琏来到自个号房,并不算差也不是最好的,光线还成不漏风不漏雨,距离臭号不近,就是身前一直站着个士兵,那士兵一直盯着四周,时不时也盯着贾琏看,显然也不是个好地方。
悄悄参加县试有他自个的好处,谁家会特意去打听旁人家的子弟参加科举了?即便是甄家,也不是吃饱了撑的打听这些,再说了,如今的勋贵之家,有几家在靠科举?又有多少人家能出一个秀才举人?
昔日贾政前科在前,即便甄家人探听到贾琏加入了科举,真会在意吗?贾家如今跟甄家关系可不差,甄家唯一可能会做的,不过通知荣国府而已。
一场考试下来,题量不小但不算太难,帖经、墨义训练多年,一般也不会出错,诗赋不需要太好,只需要能对上平仄言语通顺即可,这也是做过无数题的,策论在科举第一场自然更不会多讲究。
没有太过复杂的东西,第一场能通过的人极多,但通过这场却还未得功名。
贾琏这一场成绩不差,没中前三,但在前十之列,他作诗水准不行,势必会拉低不少分数,江南的才子大多诗词都不错。
这第一场过了,第二场也没有太大悬念,只要保持住前50名的架势,就能得一个童生。
旺儿这小厮甚至比贾琏还紧张,揭榜当日见到他家琏二爷的名头,依旧在前十之列,乐呵得赶紧写信回梨香院,得让他们家奶奶早早得知晓这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