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样都不能除掉皇后,那只能说她命大,不过她贾元春也是个命格高贵的,就不信一个四品官的下等贱人能爬到她头上去。
在三皇子府受够奚落的元春如今知道收敛脾性,总是以一副温柔少妇的面目见人,不知情的瞅她温婉,知情的觉得她做作,可这一切看在宝钗眼底,不过是在学她而已。
已经被迫嫁人的宝钗如今也得被人尊称声薛侧妃,身着侧王妃品级的衣裳,上了正装后,美得超凡脱俗,甄贵太妃爱与她来往,宝钗入宫尽孝的次数远比她顶上的正妃来得多。
毕竟是老亲,而且都是出自金陵,口音和喜好都基本无异,宝钗擅长跟人交流,常常与甄贵太妃说起甄家,即便甄贵太妃如何厌恶她,久而久之,也变得亲近起来。
有甄贵太妃一旁看护,宝钗见着毫无品级在身的元春,根本无需行礼,而且就算元春封了妃,只要不是贵妃之上,她们依旧品级而已,行礼也不过是行半礼,元春想压制宝钗,怕是不能够的。
虽说是个商人妇,薛家八房在金陵权势滔天,家财万贯再加上甄家的看顾,自也不用畏惧元春。
说起来,自从十七皇子死后,甄贵太妃的顾忌也没了,插手内务府的事基本毫无顾忌,以她的品级,不过让薛家的皇商位置落到薛蟠头而已,小事一桩根本无需多提。
薛蟠年幼丧父,妹妹被强制守活寡,这么个小少年一时真的想不通,找母亲诉苦,也不过是在那儿看着薛姨妈哭而已,根本没多少意义。
他如今想要见到薛宝钗并不容易,没有薛宝钗的扶持,他一切都得靠自个,但有一点他还是清楚明白记住的,那便是不可跟王家走得太近。
在宝钗离开薛府之时,便叮嘱薛蟠这事,甚至仔仔细细跟他说明不许多花银子在王家身上,她薛宝钗便可做薛蟠的靠山,很不必依赖旁人。
薛蟠深以为然,自然不同意薛姨妈上王府求助一事,反倒认认真真跟着京里的掌柜开始学习算账,他又一个侧王妃妹妹在身后撑腰,又有甄家人的相护,一时半刻还没人敢在他面前摆脸色。
一切都好似正正常常得过着,新一轮的选秀也正在进行着,边境的战事突然就开始爆发了,而且来势汹汹毫无预兆。
贾琏隶属的军队已经做好迎战准备,对方似乎知道各处兵营的强弱,并不从这儿进攻,反而第一个被端掉的地带,便是南安王管辖的州县。
可以说对方对南安王管辖地带的地形了若指掌,只怕眼线都不知道安插了多少,在与南安王暗通款曲的时候,没少正大光明得打探情报。
本就不是同一国的人,阴险狡诈兵行险着都不为过,怪只怪南安王好财又太轻敌。
这样突如其来的战役不过匆匆一个时辰,便以一面倒的形式被人拿下,南安王府所有财物全被搜刮赶紧,连城中库房里的粮草、银两和兵器盐铁之内的,全部一扫而空。
南安王手下的兵虽然已经被银子腐蚀得差不多,但装备全都是最为精炼的,南安王仗着军功每年向朝廷要的兵器不少,甚至还偷偷开采过附近的矿山,总而言之,原先五成功力的敌人如今暴涨到八成,他们手里还有南安王这个筹码。
想来这位军功赫赫的南安王从未想过自己还会有成为阶下囚的一刻,更想不到昔日被他杀得片甲不留的狗东西竟然能踩着他的脸,嘲笑他手下败将。
可他败了就是败了,新皇看见那份要求公主下嫁的国书时,气得肝火大冒,而这会儿朝臣竟然还提议主和,一个个全都希望公主下嫁。
理由也很简单,连南安王都败得彻底,他们需要从长计议。
但这份从长计议,就是要让新皇牺牲掉他唯一的女儿,宫里只有一个公主,便是皇后所出的嫡长公主,若是这次公主因为战败被派去和亲,下场可想而知。
贾琏就在前线知道更多的内情,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信,让新皇信心大涨。
南安王一直都是贾琏的重点关注对象,一早便防着他们疏忽大意丢失城池,所以在距离他们最近的州县,贾琏安排人挖了条地洞过去,直通将军府议事厅,在那里埋下不少□□。
若是这事让南安王知道,非吓死不可,他们可每日从上头走过。
新皇勒令贾琏全权处理,朝堂上的争议,只让南安王府自己解决,他的嫡长公主是绝对不会以这种方式下嫁的。
皇后听闻这事后,总算呼了口气,结果没多久,便要生了,凤仪殿好歹出生过几位皇子公主,奴婢们也没乱,趁着所有人还不知情的情况下,迅速配齐一应物什,等皇后娘娘和产婆全都进入产房后,再去通知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