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这么个有钱的主怎么都比跟着王子腾好,尤其在见识过王子腾带兵后,就更加有所倾向。
因为太子的刁难,王子腾练兵基本不讲人情,为了能有点资本抗衡太子的刁难,他跟别的将军一样会克扣些军饷,即便比旁人多,可跟贾琏一比,他跟那些将军都是半斤八两。
如今,王子腾已经感觉军中有点不服的声音出现,手底下的兵已经有些不好使唤了,偏偏贾琏这才多大年纪,才多大的官而已,若是等他也爬到三四品,王子腾基本可以预料,他绝对不再是贾琏的对手。
所以,王子腾觉得,他真的有必要弄残贾琏,而要弄残他这个人,首先就得让人知道他无利可图。
以皇家人的疑心病之重,贾琏在军中的声望足够他死上好几回的了。
第78章 算计贾琏
不自不觉间, 京中开始出现了不少传闻,说得是荣国府嫡长孙安置老弱残兵的消息,百姓们不少家里都有被抓去服劳役或者穷得过不下去入了军籍的, 对曾经的安置更为熟悉便愈发感慨。
以前伤了残了, 若是将军人好点还能多拿几两银子回来,家里若是不穷多少能过得下去, 但回来后依旧得做事赚口粮, 否则也难以维持。
若是死了, 除了点掩埋费, 真什么都没有。
所以百姓们若非过不下去, 基本不去当兵,而且宗族里头也不希望有人入军籍,这军籍也是要传下去的,并非你死了残了就一了百了的,大多父死子替兄终弟及,直到一家子再没一个为止。
村子里头那些绝户的,或多或少都跟军籍有点关系,现在即便生孩子困难, 过继一个总不至于没有香火传承。
但贾琏的出现, 真的让边境出现不少愿意当兵的, 那里人多半民风野蛮些, 军中更想要这些人,而且人数招满了,贾琏也不会让人去抓不愿入军籍的人。
想想如今贾琏的军队里, 人人每月有三两银子,即便残了伤了,只要能做事都能有银子领,甚至还能让子孙跟着贾琏干活赚银子,根本不愁吃穿,最重要一点,贾琏办了好几个学堂免费教认字打算盘。
天知道多少人想认字却办不到,贾琏这那里是在逼人入军籍,大把的人愿意上,反正边境也常常能遇到敌寇,入军籍还能多赚银子让子孙读书,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边城,听说这事的都觉得不可思议,贾琏他哪里来得那么多银子呢?连圣上都没法弄出这么些东西来,若是国库里有这么多银子,为啥还要贾琏他来弄。
结果显而易见得,事情说到最后,不是在猜测贾琏如何如何贪了银子,便是在说朝廷不愿意花钱抚恤军籍的士兵,根本就不在乎低等士兵的命。
不管是哪一部分,都足够让人不悦至极。
贾赦听到后,整个都吓得不敢出门,就怕人逮着他问贾琏的事,他哪里知道贾琏的银子从哪里来,在他看来贾琏他就是个穷光蛋,顶多靠着那阉人的权势赚个小钱而已。
随后,贾赦迅速一封信寄出去,让贾琏小心藏好自个尾巴,别让人那么清楚得看出来了。
而第二日,这份信便被作为贾琏贪墨了银子的铁证,被当朝递交到新皇手中,一并上乘的,还有贾琏前后的所有花费。
他提供的粮草、皮甲、军服和抚恤伤残士兵的银钱,足足一百多万两的总额,绝不容许贾琏抵赖。御史信誓旦旦参贾琏横征暴敛,俨然说得贾琏就是个黑了心肝的奸恶之徒一般。
王子腾从头到尾只把贾琏的事传扬出去,并没有夸大也没有乱说,一切都是事实,后续的发展无人可以预料,也根本无人引导,百姓如此想其实极为正常。
但这份正常,让新皇黑着脸。
贾琏做的事他比谁都清楚,贾琏赚的银钱他比谁都知道得多,但这一切都不能明说。
车马行提供的商道大多是用来走私的,这部分雇佣金付得最多,也是锻炼军中士兵的好方法之一,军中士兵几乎每人都有一两次,一次就得五六十号人物一起出动,赚得银钱自然多。
而伤残士兵可以安排修路、辨认方向、登记账册、分发物品之类的,只要能动,总能找到事情可以做,加之贾琏还有那么多庄子、铺子需要人,教了军人的孩子就能立马用上,还都是教得差不多品行被考察得差不多的孩子,用起来更加放心。
可这些同样不能说,贾琏手里的产业几乎有一半是新皇的,开设学堂的事算是新皇的主意,他觉得如此能够很好得解决军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