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终究还是比不得王熙凤。
王熙凤最近爱说贾琏的荒唐事,无事在家守孝的贾琏爱上了种地,有些雅致的人好歹会偏爱种些花草,他倒好,满院子里种满了萝卜青菜,还用小小的格子一片片隔开,弄得像模像样得,不过就是总爱去摸一摸看一看,暗地里嘀咕嘀咕怎么还没发芽。
有一日,王熙凤说起她暗地里偷换了贾琏的种子,待苗长出来后跟书上说得不太对时,贾琏莫名好久,又是翻书又是问人的,最后发现不是菜苗时那副想死的脸,老太太真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她本就会说话,又说得就跟眼前摆着似地,老太太爱听极了。
每当这时,元春便在一旁听着,面色并没多好,看着王熙凤的眼神,隐晦得带着点审视的味道。
也是在那会儿,王熙凤知道了元春的想法,这丫头看样子还蛮讨厌她的,仔细想想还真是,她王熙凤若是真得了二叔的欢心,哪还轮得到元春入宫,以她的热烈讨喜又擅长管家的个性,比元春更加容易在宫里站稳脚跟。
曾经这丫头可能以为她王熙凤有什么缺陷,才让她二叔弃之不用吧。既然元春如今对她都抱有敌意,王熙凤如何能指望她会在日后帮衬贾琏。
说来也奇了,她元春好像是准备以荣国府嫡长女身份入宫吧,若是邢氏把迎春收做嫡女,那元春得尴尬了吧,怎么还有脸看她长房大奶奶不顺眼。
这事王熙凤暗自记下,打算等元春入宫后再提,她可不能在元春入宫前打乱二叔的计划,也不能在贾琏入朝为官前公然跟二叔作对。
相比荣国府的冷清,贾琏着实是忙。
一来要给戴权巡视铺子整理账簿,二来还要完成张老太爷布置的任务,三来还得种地。
自从张老太爷知晓他住在梨香院起,便让人每三日送一份试题给他做,大多都是考得默背,少数涉及写文章,俨然开始教他考科举般。
经历过上一世的想读而不能读,贾琏对书的珍惜,远远超过府上众人,他书房里的书日渐增加,每一本都仔细研读过,可能因为背得多了,如今随意拿起来,都知道里头的内容,甚至很多都能从头背到尾。
张老太爷给他的那些书,他连注解都毫不犹豫得全部背下来,然后一遍遍得默写,没有丝毫偷懒的意思。
不仅如此,贾琏还把他的想法写在纸上连同作业一并送去张府,让张家人给他仔细点评一二。单从自觉认真这一点,张老太爷就很满意,对贾琏这个外孙的学业也日渐上心。
王熙凤认识的字不多,也不耐烦看书,但她爱听贾琏背,也愿意帮他背。
刚开始王熙凤无事时只坐一旁听着,后头贾琏需要个人帮忙校对他背得如何,王熙凤自然而然便接过这差事,听得多了,多少都要学点,连带着也一道看完一本又一本,也知道些科举的门道。
本朝开国不久,朝廷注重守成、安民,自然对税收、农学和律例上颇有重视,从府试起除了墨意、经帖和诗词外,便需要知晓些律法、术数和农学,其比重不多,但若答不好铁定不能考中。
等后头靠举人时,这一部分还会加大,反倒诗词一块会占比大降,由此能看出朝廷目前缺得是什么人。
三皇子能一进户部便做侍郎,其能力可想而知,否则圣上哪能看着他的钱袋子遭殃?这块一旦出事,后头没准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正因为贾琏开始准备科考,也知道了这些必备的知识点,才更加肯定贾珠的功名水分有多大,还好他死得快,不然荣国府的所有余荫,都会被贾珠一人独占,可他偏偏又没能耐做好圣上要求的事。
光会四书五经,可当不了个实在官,就说他那好二叔贾政,连账都算不明白,能指望他去核算工部的工程预算?能指望他去户部扯皮要银子?能指望他指导工匠完成建造?
想想上辈子政二老爷说得上峰嫉妒贤才的话,简直笑掉大牙。
而得知科举需要考农学的王熙凤也是无语得很,贾珠别说种地,账都没算过,光背书真的有用?
想来想去,她也觉得贾珠应该是靠余荫上位的,对二房就更没什么好感,一家子全都算计着大房的东西还沾沾自喜得很,好像自个真有能耐似的,一个比一个不要脸。
王熙凤真想把这事告诉邢氏,让她也知晓知晓二房的无耻,不过介于贾琏考科举的事不能提,才按下没说,但王熙凤虽没给二房找不爽快,却愈发坚定得站到大房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