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含笑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温馨。
她曾经怕他们父子之间陌生,就把廖知拙来信中的情况,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
后来廖知拙每次来信都还专门给他们两个各写一封,让黛玉念给他们知道。林黛玉也还画过他的肖像给他们看。
所以他们对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一点儿也不陌生,甚至觉得比想象中的更好,更高大、更有力量,能轻松将他们举高高。
于是许久未见的夫妻两人,也不能诉说衷肠,只能先陪着两个孩子玩。
直到二更时分,他们实在熬不住了,才睡下。
廖知拙将他们抱回他们的居室,返身回来,见黛玉坐在梳妆台前,正卸下簪钗,于是走上前,替她取下。
“战事已经完了,如今军中是许将军守着,我心愿已了,就辞了先回来。圣上已经知道,只是没有明纸宣文,他让我且回来团圆。还说近两年,整个国家都需要先休养生息,其他以后再虑。”廖知拙轻轻说了近况,林黛玉也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情况,虽然一些要事书信中已经提到过,但终不如面对面便宜。
二人兴致颇高,一直聊到三更时分,这才睡下。
翌日一早,两个精力无限的小家伙,早早来到门前,虽有丫鬟将他们劝走了,但两人终是不能再拖着不起,于是相视一笑,起床梳洗。
早膳时,林瑜捧着一个长匣子进来,说是亲卫送来的,是老爷拉下的。
廖知拙一看这个匣子,笑着说:“对,我说有什么忘记了,原来是这个,这正是我要的。”他接了过来,递给林黛玉。
林黛玉不解,问:“什么东西,这是给我的?”廖知拙点点头。
于是她打开匣子一看,见是一卷轴书画,更是一头雾水。
待她展开一角,看到那上边的亭台楼阁、众女游玩图景,却猛然起身,背着人轻拭了下眼泪,才摩挲着这画卷,带泪含笑说道:“竟是它,我还以为永远都见不到了!”
廖知拙也长叹一声,说道:“当日我手下偷偷联系了探春姑娘,可她拒绝离开,宁愿陪着忠王府一起沦亡。后来她一个丫鬟偷偷将这画送来,说是要给你,还说如今贾家甚至各家姻亲都死的死,亡的亡,活着的也是朝不顾夕。欲将这画烧了,又觉得曾经的欢乐时光如梦似影,一丝儿影像也没留下。若留着它,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索性就请你保管。她还说,她一直怀念大观园内那几年无忧无虑的生活。”
林黛玉心中酸涩无比,对探春而言,那几年怎会没有几样糟心事,可到了还令她念念不忘。
姐妹虽无辜,却出身这样的人家,一针一线、一粥一饭,好似都沾染了冤魂的怨恨,竟都不能逃脱。
如今大嫂子李纨也亡故了,宝玉、湘云不知所踪,惜春,却长伴青灯古佛,超脱红尘。
薛宝钗带着孩子在金陵郊外居住,林黛玉曾想施以援手,但见她另嫁,生活尚可,就不忍再多此一举,反而令她难堪。于是只悄悄命人留了封信和银两,也就罢了。
她擦拭了眼泪,向廖知拙说道:“如今想来,若不是你,我怕是早就死了,不是那次,也定会是这次!”
廖知拙明白她的感激之情,揽着她的肩膀,像哄阿童和采采那样,轻轻拍着低语道:“现实是,我们都活得好好的,而且,还会活很久很久。”
是啊,以后的日子还久着呢!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感觉结束得匆忙了,实际是我按大纲写完了,剩余的也没什么可写的了。许多无需交待,也可以推测到,比如:
1、黛玉的身体状况,一定是越来越好,所以健康、子嗣都不用说。
2、国家整体状况是往好了发展,她以后会成为有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诗人,哈哈,意/淫一下!
3、许伯槐一定还会开疆扩土,比如海上,所有廖知拙还会出征。
这篇文就是自娱自乐的产物,谢谢大家陪伴到现在!
以后再更新,就应该只是我捉虫。
【耽美书斋将分享完结好看的小说以及现在文学书籍等,找好看的小说就来耽美书斋https://www.DmShuzhai.com/】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