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掌中珠_作者:掌中珠(34)

2018-07-10 掌中珠 红楼

  待几人用了饭,漱口洗手后,又闲谈一番,方随凤姐来到贾母处。贾母、邢夫人、二夫人及尤氏等都着大妆,正去往府门外迎侯。

  直等了多半个时辰,方有太监、宫女缓缓到来,最后是一顶八人抬的金黄版舆缓缓到来,林黛玉站在女眷队伍中随着贾母等跪下迎接,后见版舆抬进了大门,众人才起身,又随着队伍前往别院的正殿,等元妃升座受礼。

  元妃更衣上舆后又乘舟游览毕,方弃舟上舆来到正殿。此时已是一个时辰之后,待元妃受礼且饮茶毕,复入侧殿更衣,才乘车架出园来到贾母居处,于亲人彼此厮见。

  此时林黛玉也随着薛姨妈与薛宝钗待在别室等待元妃召见,等了小半个时辰,方有人来请入内。林黛玉随薛姨妈与薛宝钗进入正室,行了国礼,方抬头上前。林黛玉只见上方宝座上端坐一位盛装打扮的青年女子,细看面容竟与薛宝钗有几分相似,只是比之宝钗的端庄秀丽,又多了几分的华丽尊贵。宝座两旁各有一名宫女太监,下方两列座位上分别是贾母等诰命,迎春三姐妹站在一侧。

  林黛玉随之站在一旁,静听他们闲话,后又有贾政帘外问安,林黛玉听到元妃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心有戚戚,很是感伤:原来虽尊为一国贵妃,极享尊荣,却也对无法尽享天伦之乐深以为憾。由此可知,骨肉别离,不分生死,父母亲情,情之最重者也。

  胡思乱想间,林黛玉听着远处喜庆的音乐,更觉此地之凄凉,甚至这煌煌的省亲盛典,也似只是一个华丽的虚壳。咫尺之间的骨肉至亲,终为权之一字而不得相拥亲近,只能各自垂泪。

  后又有贾宝玉上前进见,又落了一番泪,方到了开宴之时。一众人再次入园行至正殿归座开宴。有的相陪,有的捧羹,有的倒酒。后元妃又给正殿及几处赐了名,并让众人一匾一诗写了。

  林黛玉心中郁郁不快,又不便显在脸上,只胡乱做了一首应付,又被元妃见她与薛宝钗归作一等,心中更加无趣。

  倒是贾宝玉虽说有几分歪才,真正到用上的关键时刻,竟是不中用了,只是捉耳挠腮地干着急,无奈林黛玉只得悄悄地替他代做了首,倒得了好评。

  之后,就是看戏,夜游,林黛玉本并不多喜欢看戏,且已近丑时,虽无明显困意,却疲惫不堪,只强熬到元妃赐了赏、回宫,方舒了口气。贾母本已年迈,这一番劳身动情,也是疲倦极了,将后续事宜交托给了贾政和王夫人与凤姐,就带着贾宝玉与他姐妹们退下休息了。

  林黛玉扶着紫鹃的手回到房内,紫鹃去叫小丫鬟打水,雪雁已捧了一小碗红枣粥来给林黛玉吃,林黛玉接了过来,看了她一眼道:“今儿奇怪了,你这小蹄子最爱热闹,怎么这会儿竟安安静静地在屋里坐着?”

  雪雁撅了嘴,低声咕哝道:“有什么可看的?反正也不是咱们自己家的喜事!”原来雪雁之前也与一群小丫头躲在一旁偷偷看,几个丫头叽叽喳喳地夸耀府上主子多尊贵,此次省亲多声势浩大。言谈之间,深觉自己这些儿家生子也比别人多了层光,并有个素日与雪雁不太对付的丫头,言语表情里隐隐透漏一丝雪雁能看到这几世难得的场景,也是托了贾府的光。雪雁十分不忿,心中道:哼,你们贾府这么厉害、这么有钱,当初也别用我们林家的银子呀!故而转身跑了回屋,赌气再不去看一眼。她本想向林黛玉告状,也好出一口气,可当林黛玉回来了,她突然想起廖知拙走之前曾对她们交待,一些贾府的懊糟事、下人的口角争锋,都不要让林黛玉知晓,竟不敢说了。

  林黛玉看了她一眼,也未吭声,低头吃粥。雪雁知道自己多嘴了,忙说:“我去看看水好了没!”就转身跑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元妃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这是原著中的原话,没有删减抄了过来,主要是想说,元春也是个可悲的女子,虽然后文她可能做一些不利黛玉的事。

  这章我左思右想不确定是否能发出来,修改了番,发现会出一些断层,想做的一些铺垫也没有了,所以最终还是原本都放上来了。

  这章应该是涉及原著剧情最多的一章,之后基本与原著逐渐分离了。

  ☆、来信

  元妃省亲带给贾府的欢喜热闹,直到元宵节过后方慢慢消退。若说最令林黛玉高兴的,恐怕就是后来元妃下令,让他们入住大观园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