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英美]普林斯女王_作者:来杯麦酒(19)

  特别是四年级的那位米拉小姐,望着艾琳的眼神都能放出光来了,整张脸的表情就表达着一个意思:来我的班、来我的班!!!

  只有最后一门宗教,艾琳考了整整两个小时,其间还不时地停下来思索半天,有些答案上还有墨团,一看就是答题的时候不太确定,好在最后的结果还算喜人。

  这套试卷,据杜克夫人透露,除了最开始的数学卷是三年级期末考的,其他的其实都是罗丁女校去年的入学考试卷。而现在,老师们犹豫的是,究竟要不要重新批改一下试卷,毕竟先前他们抱着“不要欺负小孩子”的心思,对于打分颇为宽松,诚然那些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没法包容,但主观性很强的简答和议论,总能纠出那么一点处错误的,只不过艾琳的答案全部都抓住了得分点,就是表述得和标答不一样,真让他们扣分……他们也不太好意思。

  那个学校阅卷是完全按照标答来的?不都会适当放松阅卷要求吗?

  不然谁能在简答论述上拿全分?

  霍华德夫人没这个顾虑,她只等着艾琳答完了宗教试卷,就急匆匆地打电话去了。

  虽然宗教的分数还没有出来,但其他的科目能拿到满分,尽管这里面有老师们放了点小水的因素,霍华德夫人也觉得,艾琳日后进入罗丁女校那已经是妥妥的了。

  在这个战后经济教育尚未完全复苏的年代,霍华德夫人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她能树立一个标杆,譬如眼前的小艾琳,让她成为所有学生的榜样,不仅对于学校来说意义重大,搁在整个伦敦市,或许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从小的方面来说,学校有了这么个榜样,哪个家长不会将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就算是公立学校,那也要比升学率、就读率的啊!而且艾琳还是个小姑娘,这说明什么?说明女孩子不比男孩子们差,甚至比他们更优秀!——我们不到十岁就能考罗丁,你们不到十岁考个伊顿来看看?

  从大的方面,那就更好说了,总得让民众们知道,有些东西是战争无法摧毁的,譬如信念、譬如希望,如此,大家才能不再沉湎于战争带来的悲痛中不是?

  何况,霍华德夫人还有点小算盘:虽然她是个女人,但她可没打算干一辈子小学校长。

  这是妥妥的资历啊!就当是为了日后刷政绩了!

  一咬牙一定心,霍华德夫人决定:干了!

  马不停蹄地给上级部门打报告,我们学校出了个天才小姑娘啊,想跳级啊,行不行?啊?不行?这不是耽误人家吗?可不符合咱们的教育初衷!跳一级?不行不行!小姑娘十三岁组的考试接近满分啊!泄题?你是怀疑我们学校的公正性吗?不信你让伊顿的人再出卷子来考!

  霍华德夫人打了个电话,回头就对一脸疲惫地缩在祖父怀里的小姑娘表示:你可以跳级了!四年级!

  艾琳已经没力气说话了,她高估了五岁的体力,强撑着考完了所有的考试是极限了。

  如果不是偷偷地掐着自己的大腿,只怕她当场就能睡过去。

  含糊地点了点头,老伊恩心疼地抱着小孙女儿回了庄园。

  艾琳结结实实地睡了一整天才缓过神来。

  然后意识到,啊,我是四年级的学生啦!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迟到的党员活动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怎么办好想虐我大中华的“友邦”!

  第10章 生意无处不在

  艾琳在正式成为四年级学生的第一天过得还不错,虽然她是跳级上来的,大家都知道学校里多了个“学霸妹妹”,但这个年代的人还比较“朴实”,能来上学的小姑娘们家境都不错,这样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一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可艾琳既不是那些小姑娘们的姐妹,又和大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无非是成绩好点让大家面上过不去,比起那些争夺长辈宠爱和心爱玩具的姐妹,艾琳简直不要太可爱!因此这些十来岁的“学姐”们也生不出什么打压嫉妒的心思来。

  艾琳倒是觉得,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代的小姑娘们还没有太多的女权意识。

  在圣玛利女子学校,所学内容包罗万象,但从根本上说,她们所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有着同一个中心思想——教会一位淑女怎样在毕业后成为一位合格的贵族夫人,这里和男子学校不一样,有些男校会给学生教授金融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女校却不会,因为很少有人认为女孩子长大了能和男人从事一样的工作,在这个时代,女孩子最重要的归属,或者说“工作”,就是成为一位合格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