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英美]普林斯女王_作者:来杯麦酒(293)

  新的一天已经来了。

  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哥哥死在了战场上,他的母亲哭瞎了眼睛。

  重新回到学校,好几个同学不见了,其中包括她曾经最要好的朋友,听说她的家里出了变故,父亲和弟弟都死了,母亲带着她和妹妹搬到乡下老家去了。

  还有很多很多人,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他们的死亡讣告纷纷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

  那个时候,朱迪丝是茫然的。

  原来战争会死那么多人啊……

  为什么要有战争呢?

  为什么不想办法避免呢?

  为什么不能更强大一点,快些把敌人打败呢?

  那些人,国家的管理者,都在做什么?

  朱迪丝有点怨恨国王。

  要不是因为他的演讲,或许那些人不会那么雄心壮志的奔赴战场!

  是的,这是迁怒,她知道,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没事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国王好了!要消极抗战就做得再彻底一点啊!为什么要把那些炮灰丢出去送死!

  她想要成为记者,去那些战火弥漫的前线,报道那些士兵和普通百姓们的生活,可是母亲不允许,父亲不允许,所有人都不允许。

  她成了英国第一大报社的员工,却是一个顶着记者名头的服务生。

  得知这件事要被拍成电影,朱迪丝的内心是拒绝的。

  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夸耀的事吗?

  因为你的演讲,那么多的年轻人走上了战场,然后失去了生命,他们有的是家里的长子,有的刚刚订婚,还有的或许在上战场的前一秒刚做了父亲,可他们死了!再也回不来了!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夸了电影,可他夸的也是技术,是剪辑,是演员们的演技!

  是的,演技。

  克里斯托弗·李的演技多好啊,将那么一个懦弱无能的国王演成了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人,给那个脾气暴躁殴打妻子的烟鬼罩上了爱妻爱女完美丈夫的外衣,真是令人恶心透了!

  朱迪丝不想承认,有那么一瞬间,当国王在语言治疗师的指挥下张开嘴的时候,她几乎——真的只是几乎——快要哭出来。

  严厉的父亲,要美人不要王位的兄长,赶鸭子上架的国王能做到那样的水平,也许,他也是真的努力过了?至少他一个结巴还能克服心理障碍去发表演讲,反观她自己,连抗争都不敢,只会龟缩在办公室里自怨自艾,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鄙视别人?

  她曾听别人提起过乔治六世,就像她隔壁桌的同事,那个经常让她去楼下买蛋糕的胖子,就一直宣称国王陛下是他的偶像,他说国王是英国的精神领袖,正是因为他一直驻守在伦敦不肯撤离,才让他们在德军空袭伦敦的时候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朱迪丝的心门曾有过那么一秒的松动,却又很快合上了。

  直到看完这部电影,看到了国王的软弱和坚强,脆弱与坚持……

  她觉得……

  不不不,她什么也没觉得,他在她的心里,依然还是罪人!

  谁让他是国王呢!

  谁让他在位期间发生了战争呢!

  他就应该背着个锅!

  朱迪丝悲哀地意识到,她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她的母亲还在一边叹气,双眼红彤彤的,一看就是方才哭过了。

  朱迪丝气闷地踢了一脚前方的草地。

  早知道就不带母亲来看首映式了,刚才那么多人,就母亲哭得最大声!

  说好的贵族气质和上层礼仪呢!

  太丢人了啊!

  郁闷的朱迪丝送回了母亲回去报社,心里盘算着怎么和主编汇报她的观影心得,路过收发室时顺手签下了邮差送来的包裹——打开,里面是新一期的几本杂志。

  看到眼熟的LOGO,她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The Life》新一期发行的日子。

  封面女郎有点眼熟。

  好像是今天看的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那个饰演皇后陛下的女演员……叫什么来着……

  朱迪丝鬼使神差地翻到了电影专栏,里面不出意外的,是黛博拉·蔻尔的个人专访,以及她对英国梦处女作《国王的演讲》的一些看法。

  虽然对于这部电影里那位大人物变现出来的性格的真实性抱着极大的怀疑态度,黛博拉饰演的王后陛下可能在很多时候也不如两位男演员那么亮眼,但朱迪丝对于她还是挺有好感的,这也许是因为黛博拉的表演让人感觉十分舒服,既不会淡薄了存在感,也不会让人觉得她喧宾夺主抢了克里斯托弗的风头——毕竟电影是“国王”的演讲而不是“王后”的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