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嘛觉得他像是佛。可上师说了,先有了,然后没了,才是佛。从一开始就没有的,是石头。
张起灵不是石头,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他是有心的。
可张起灵还是不明白,他就坐在院子里凿那块儿石头,每天都凿一些,可却不成形状。
他这样,是不能见到那个女人的。如同上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你如一块石头一样,见和不见,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张起灵在这里留了很久,久得他自己都想象不到。可那个女人要比他待得时间更长,她已经在这里沉睡了十多年了。
等,他们都在等。
寺里有一个小喇嘛,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扫扫院子,接着就是看着张起灵在院子中央凿石头。他很好奇,对于张起灵的一切,他都非常感兴趣。
但他不能问出口,这种欲望,他是不应该有的。
于是他每天都陪着张起灵,看他安安静静的坐在石头边,一凿就是一下午。
午后的太阳光温暖而光明,洋洋洒洒的照在大地上,而被那块儿石头拦下的地方,那一片黑色的影子,竟隐隐约约的显示出了人形。像是张起灵曾经坐在石头上时的样子。
那天晚上,上师带着张起灵去到了那个尘封了十年的房间。
自五岁时那个夜晚,张起灵已经十年未曾见过自己的母亲了。这个叫做白玛的女人,也就是张起灵的母亲,此时正静静的躺在床上。她的眼睛紧闭,脸上还挂着一丝平和的笑容,女人像是睡着了,仿佛下一秒就能从床上起来,看见自己已经长大的儿子。
张起灵坐在床边,看着床上的女人,竟有些陌生。对于母亲的模样,他早已记不清了。
他本以为能见到活着的母亲,可这三天来,他并没有听到一丝来自于母亲的声音。他只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白玛,看着她的脸色一点点涌上血气,然后再次转入荒芜。
白玛何曾不想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成长,经历这些年之间的点点滴滴,可她没有办法,只能在十年前的夜里,用自己最后的一点生命,换来十年后的这三天。因为她知道,当她醒来的时候,坐在她身边的一定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
“你要学会去想,去想念。你母亲送给你最后一件礼物,就是被那些人蒙蔽了的心。”
张起灵再一次拿起了凿子,石头渐渐有了明显的模样。那是一个人,他的背高高的拱起,是个泣不成声的人,像是张起灵。
那天下午,他坐在雪地里,蜷缩成了一团。
三年,张家给他三年的时间下山历练,三年的时间一到,他便要再次回到那个冰冷的家族。
这一次张起灵有了自己的选择,十六岁那年,他离开江城,南下。
☆、第二十五章
张起灵用了半年的时间,从这个国家最北的城镇一路来到江南,途中路过了他在曾经的十六年里从未见到过的美丽景色,可他已经没有时间驻足去游览了。
汪藏海早在他出发后的几天里,按耐不住性子了。
张起灵是一个对张家很重要的孩子。张家人从来都不会做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自从十年前,张家派人不远去到江城带这个孩子回到长白,汪藏海就清楚地意识到,张起灵对他来言,必定是一个很好用的把柄。
汪藏海是孤军作战,而张家人多,所以他只能一直等待时机。刚好这一年张起灵离开长白去到江城,当他从寺中离开的那一刻,汪藏海便正式开始了行动。
可他发现,凡是张起灵停留过的地方,他都能察觉到有其他张家人的存在,他们也一直在暗中跟踪张起灵。跟着张起灵的这批人神出鬼没,汪藏海也只不过是察觉到,但也并未实实在在的正面与其对峙过。
这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可汪藏海已经不能再放弃这次机会了。
汪家的族人虽说四分五裂,分布在大江南北,但主要的势力还是集中在南方地区,这其中大概也和百年前因为息烽引起的一战有着不少关系。汪藏海起初原本还计划着怎样能在短时间内从北方集结一些族人,可偏偏张起灵选错了路,他直接奔着南方去,一步步把自己送入虎口。
当时第一次来到江南的张起灵,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觉十分新鲜。虽然说多年的习惯让他早已不会这种心情表现于面上,但在心底里,他还是十分开心的。
可还没等到幸福的日子真正来到,汪藏海就已经回到过汪家府上,选出了一些可靠的族人。他发令去抓人,目标便是十六岁的张起灵。
为什么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值得汪藏海这么在意,要一直等待了多年才开始行动,没有人知道。这些被汪藏海选出来的族人,也不过是奉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