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11)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之后那些不堪入目的历史,都是在十年之后才开始的。

  “第六年,命群臣陈民间利病,升兵部侍郎张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陆炳略有些不确定的斟酌了一下,再度开口道:“前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总制三省军务,讨田中判蛮。”

  “等等——”虞璁下意识地示意他停下来,不可思议道:“王守仁?”

  陆炳谨慎的点头,不再多言一句。

  他没听错吧!王阳明先生简直是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王守仁还活着!而且现在人估计就在南京!

  虞璁的脑子越转越快,明显又想起些熟悉的名字出来。

  是了,这是嘉靖,有王守仁、有徐文长、有戚继光、有张居正——

  无数的明星在此汇聚绽放,惊艳了整段历史!

  还有谁来着?!

  等等,好像还漏了一个人!

  皇帝给自己倒了一盏热茶,趁着热气又喝了大半盏,眼眸里依旧明光熠熠。

  “杨廷和是不是有个儿子,叫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第5章

  这杨廷和是一代奇才,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

  要不是他睿智博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力挽狂澜,这王朝早就砸在上任混账皇帝朱厚照的手里了。

  后来新皇即位,担心这老臣势力深重,想法子将他赶回江西养老,到也没什么毛病。

  政权交替之间,肯定要多方势力洗牌,嘉靖皇帝这几年里换的换劝退的劝退,也算把控制权又抢了回来。

  杨廷和年纪大了,使唤不动了,可他还有个儿子。

  这杨慎,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一位啊!

  论才学、论胆识,他都是一代豪杰,只可惜郁郁不得志了一声,只在西南造福百姓,没能回来报效朝廷!

  陆炳眼瞅着皇上满眼的笑意,点头道:“回陛下,杨慎在当庭廷杖之后,已经放逐西南了。”

  这明代才子里,王守仁算是划时代的一位,杨慎也是一位。

  两人不仅通诗书晓文章,关键是都好学兵法,也都以少数民兵镇压过一方叛乱。

  虞璁心里记了一笔,不假思索道:“传朕密诏,接这二位大人入朝,与朕共商建部之事!”

  陆炳飞快地记了下来,当即退了下去。

  有这两个大臣在,哪怕自己有时候举棋不定,心里也能踏实一些。

  虽然现在做了皇帝,但他内心中,还始终保持着几分粉丝一样的心态。

  到时候和这两位的会见,不亚于跟李白握手,陪杜甫喝酒诶。

  黄锦眼瞅着皇上一个人独坐在那,小心翼翼的凑了过去,询问道:“陛下,现在已经是午时了,唤光禄寺传膳?”

  虞璁怔了下,点了点头。

  他确实有点饿。

  今天原本就彻夜没睡,醒来以后巡查后宫,接见大臣,眼瞅着黄公公提了个醒,自己眼皮子都开始发沉。

  下午多睡一会好了……

  光禄寺那边早已备好了御膳,十几样菜传到桌上来,当即便摆的满满当当的。

  且不说这一道道摆的精巧的菜式,他连名字都说不上来,单瞧瞧这不知道是青花还是什么瓷的盘盘碗碗,都等同于一次首都博物馆的大型展出。

  虞璁拿起来一个芙蓉水晶碗,在光线下端详着它剔透的质地。

  这样一个粉粉的盛凉菜的小碗,都是漂亮的犹如玉刻的莲花一般。

  当代的塑料和玻璃工艺虽然精湛,但某些细节的雕琢上,还是比不过这些纯手工打造的精品。

  皇帝吃饭的规矩,他从前是听过的。

  每样菜不能多吃,怕被人算计下毒。

  不过虞璁现在也无心对着哪盘菜猛吃一通——午膳整的跟自助餐一样,一溜菜布在那,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一筷子拎起来都不知道夹哪块。

  皇帝琢磨了一刻,挑了块豆腐尝了一口。

  嚼着嚼着,他觉得哪儿不对劲。

  “黄锦。”虞璁保持着夹菜的姿势,皱眉道:“这是什么东西?”

  “回皇上,这是豆腐。”

  “这绝对不是豆腐。”他感觉哪儿都不对劲,又夹了一筷子。

  哪怕处理的手段再复杂,肉类和豆制品还是有一丁丁区别的。

  “这……就是豆腐啊。”黄公公在旁边陪着笑道:“跟从前几年的规制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