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作者:青律(117)

2018-05-26 青律 爽文 甜宠文

  皇上面对他们的质疑,只微微一笑,问:“那你们觉得,最少需要几种颜色呢?”

  然后他们就非常顺利的吵起来了。

  第二天是休沐,皇上大概是昨晚睡得早,今儿一早就醒了。

  待早膳用完,黄公公小心的凑了过来,说是桂萼求见。

  不会又要怼王大人吧?

  虞璁皱眉看向黄公公,一边喂小豹子牛肉干一边兴趣缺缺道:“他过来做什么?”

  由于皇上就是捏着牛肉干不松手,小豹子又没大力气,索性伸舌头一通舔,弄得他半手都湿乎乎的。

  “桂大人说,想奏农税之事。”

  “哦?”虞璁想了想,还是点头道:“放他进来吧。”

  君臣二人略有些生疏的过了一遍礼节,又客气的互相寒暄了几句,桂萼见可以开始正题了,清了清嗓子道:“臣有一议,名为一条鞭法。”

  “嗯?”皇上眨了眨眼睛,差点被小豹子啃到手指头。

  他松开了佩奇和牛肉干,任由小家伙叼着肉躲到角落去玩,再度看向桂萼道:“你刚才说,这个叫什么来着?”

  “一条鞭法。”桂萼作揖道:“意在张均平赋和清丈土地。”

  等等……原来桂萼才是一条鞭法的创始人吗?

  那老张同志后来做的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啊。”虞璁想了半天道:“你带了文章过来是么?给朕瞧一眼。”

  最近几百年里,徭役赋税已经改过了两次,分别是均傜法和十段册法。

  但是这两种法子都各有弊病,总之不太科学。

  虞璁之前并不关心古代赋税方面的问题,虽然知道要改,但也暂时没想好该怎么办。

  谁想到桂萼竟然站出来帮他解决这麻烦了。

  如今张桂二人开始相互猜忌,只明面上依旧一团和气。

  桂萼大概是不甘心身居闲位,来皇上这儿建言献策,想搏一把。

  所谓徭役,便是强迫平民为国家无偿服力役 、杂役、军役种种。

  这样一来,农民们不仅要为国家劳动,还要把自己一年的收成上缴为赋税,可以说负担颇重。

  而桂萼建议的是,将过去的里甲界限改成以州县为基本单位,将徭役更多的摊在银两和田产中,减少劳力付出,也就是等于把徭役赋税尽量一体化,同时改革政治计量单位。

  这样一来,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的征收方法,就可以减轻农民和衙门的双重负担。

  虞璁仔细的看完桂萼的奏折,忽然觉得这个热衷党争和内斗的老家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物税和役制在向货币税过渡,户丁税也在向土地税过渡。

  而且国库由于得到了更多的役银,来年会有更多的资本发展其他产业和学院。

  “桂大人之前,是被朕调去内阁了是吧?”虞璁头都不抬的看着奏折,又从头再看一遍,心里反复的咀嚼思索。

  “是的,陛下。”

  “这样吧。”虞璁大致懂了其中的用意,抬头道:“朕封你为经部左侍郎,但官抬一品,同样有尚书之誉。如何?”

  之前桂萼的力量被他着手削弱,以至于如今跟张璁心怀不满,也没有办法。

  但是现在重新给他尚书级别的待遇和重视,恐怕朝堂中又会不一样。

  严嵩也好桂萼也好,这政堂里还就是得留着两兽相争,搅活一池子的水。

  如果朝廷上下都太平无事,那他们所有人都会集结合力,来怼自己这个皇帝了。

  ——把矛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政治智慧之一。

  “谢——谢陛下!”桂萼没想到这么快就会得到重用,忙不迭跪下行礼。

  虞璁拿着他的奏折,指节不紧不慢的敲着桌子。

  “但是,在经部中,有一条红线,你是碰不得的。”

  有些话,说明了也无所谓,免得又生是非。

  “王守仁,不是你可以非议的人。”

  因为你不配。

  第33章

  从正月的假期过后, 虞璁就有个意外的发现。

  好多官员的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明显不是一般的有干劲。

  虽然这跟朝廷额外发了笔奖金有关系, 但绝对还有其他的原因。

  皇上琢磨来琢磨去, 很快想到了问题在哪里。